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27日在香港舉辦的一個講座上表示,雖然中國近50年來水資源總量變化不大,但南北方地區(qū)水資源的分布不均現(xiàn)象有所加劇。
王浩表示,在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下,中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分布特點更加突出及不合理,對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造成更大的難度。
他將記載中國水資源的50年資料分成兩個時間段,即1956年至1979年,及1980年至2005年。數(shù)據(jù)顯示,前25年中,南方水資源占全國總量的81%,北方為19%;而最近的25年中,南方水資源占比升至84%,北方則降至16%。
他說,目前南方整體GDP占全國55%,人口占53%,耕地占36%,但水資源卻占了84%,可見中國絕大部分的水都分布在南方。
數(shù)據(jù)顯示,南方4個一級流域:長江、珠江、東南諸河及西南諸河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1100立方米;而北方5個一級流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及松花江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359立方米。
就全國總體情況來看,王浩表示,水資源短缺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他說,中國水資源多年的平均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雖然總量不少,但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嚴重偏低,在190多個有水統(tǒng)計的國家里,排名127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王浩說,中國在正常的年份里大概每年缺水250億立方米,干旱一點的年份則缺水300億至400億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區(qū)的缺水量更是約占全國總?cè)彼康乃姆种院:恿饔蛴葹閲乐?,只能靠超采地下水來維持。
王浩預計中國的用水總量在2030年將升至約7000億立方米,而照目前約5965億立方米的供水總量來看,中國的供水能力屆時要增加約1035億立方米,需要建設水庫,提高工農(nóng)業(yè)及生活供水的保障。(記者王小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