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日前發布的《關于推進北部地區綠色建筑建設的實施意見》,將指導226平方公里的北部地區建設成為安全、健康、低碳、高效及舒適的綠色建筑示范區。未來5年,海淀北部將成為生態良好、在全國有示范作用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綠谷”。
承諾條款把關低碳建筑
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綠色建筑從單體建筑向綠色園區擴展,并積極引導社會和開發建設單位參與綠色建筑建設。海淀區于“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發布針對北部地區綠色建筑建設的實施意見,圍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從土地供應、立項、審批、規劃審查、施工監管、運營管理、保障措施等環節加以把控,先行先試,努力將北部地區建成綠色建筑示范區。
“按照此前批復的規劃,海淀北部總建設用地規模約69平方公里,總建筑規模約4600萬平方米。”海淀區住建委副主任康建一介紹,這次出臺的綠色建筑建設實施意見,覆蓋了海淀北部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建筑。“不管是公共建筑、研發建筑、工業建筑、居住建筑,還是其他類型的建筑,只要是新建、改建或擴建項目,全部要達到綠色標準,保障房項目也不例外。”
對于大家擔心北部地區新增的建筑數量多、面積大,如此嚴格的綠色建筑標準會不會因時間的推移成為一紙空文,康建一做出了回答,“建設綠色建筑,以及要達到多少項低碳生態指標,入區建設單位在與政府授權的園區一級開發企業簽訂土地開發合同時,就要作為一項承諾條款,明確地寫到土地合同里。此后,在立項、規劃和土地出讓等各個環節,都要有這條承諾條款作為保證,否則根本過不了關。另外,在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驗收等環節,也都有相關部門嚴格地監督和把關”。
據了解,綠色建筑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等多個層次的認證標準。如剛建成不久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就屬于“綠色三星標準”。星級越高,認證的標準越嚴格。海淀區此次規定,北部地區所有新建項目一星級綠色建筑達標率要達到100%。其中,科技園區內的政府投資項目和標志性項目,以及政府投資的文教體衛公共建筑,要100%通過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
1億元資金獎勵達標企業
海淀區“十二五”時期循環經濟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的總目標是建設成為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基地,總體發展框架是落實“兩”調整、推進“四”節約、打造“八”循環,重點開展產業、建筑、交通和生活等四大領域的節能工作。即將發布的《海淀區“十二五”節能專項規劃》,將節能指標層層分解,并制定確保節能目標實現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建筑能耗是海淀區耗能重點領域之一, 6月26日,海淀區政府印發的《海淀區“十二五”時期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規劃》(海政發〔2011〕30號)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建筑節能重點是構建低碳建筑體系,提高建筑能源效率,發展綠色低碳生態建筑。
為實現這一目標,海淀將通過《海淀區促進節能減排支持辦法》,拿出1億元的專項資金來獎勵入區建設的綠色達標企業。如對綠色建筑認證的預評估、評審等費用,企業可以向區政府申請,從海淀區促進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中支付;取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星級標識和建筑面積,可以從區財政獲得獎勵。對于滿足國家和北京市太陽能光熱利用、地熱能利用示范工程要求的項目,可以向區建設管理部門和區發展改革部門申請專項補助;此外,企業如果采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進的環保節能技術和產品的,也可以從區政府獲得相應的資金補助。
據區發改委副主任王澎介紹,北部地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重要標志性區域之一,是首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腹地,為海淀區綠色發展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海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時期規劃綱要》中提出,“十二五”末北部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要達到20%,清潔能源利用率要達到95%。這就需要我們高標準從前期規劃設計入手,推動海淀北部地區綠色建筑的實施。《關于推進北部地區綠色建筑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實施,為北部建設開啟了綠色篇章,將引領帶動全區節能減排工作不斷深入推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