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掩埋特別的“生物膜小球”,通過球體內培植的生物起到污水處理的作用。近日,岳麓區科普日活動上,岳麓區某企業向科普人員展示了他們引進的全國第一個生物膜法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陳飛攝
27日,“全國科普日”新添一民間治污新成果——全國首個應用專利技術的生物膜法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這個小個子污水處理“清道夫”,昨起在岳麓區坪塘鎮清旦娘山莊正式上崗運行。市政協副主席李克儉出席昨日的活動,并對民間主動治污保護湘江母親河的善舉給予肯定。
據介紹,這一“清道夫”由岳麓區科協、岳麓區自然科學學會研究會、長沙福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造。前不久省會民間環保志愿者對湘江進行的科考顯示,工業及生活污染已成為湘江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源頭。此次由民間自掏腰包引進生物膜法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并投入運行,開了長沙之先河。
記者27日在現場看到,新落成的這套裝置掩身于鄰近山莊的排污口處,處理程序分為三級。第一級的任務是以物理處理法從廢水中去除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第二級是采用生物處理法大幅度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第三級是捉拿漏網的有機物,及散發異味的磷、氮等可溶性無機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