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50%的全球產量,2.2%的全球裝機量,這一巨大反差既預示著巨大的市場風險,也與我國發展光伏發電新能源的初衷南轅北轍。降低成本的唯一出路是大規模市場應用,遲來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有望加速啟動國內市場,改變“九成以上”出口的歷史,盡快使老百姓用上清潔、環保、可再生的太陽能。
九成以上產品出口,不僅使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制于人,也違背了該產業發展的初衷
在我國的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恐怕沒有哪一種像太陽能光伏發電這樣,既如此輝煌、又如此尷尬。
2010年,我國的光伏電池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0%,在“世界第一”的交椅上坐得更加穩當;
與此形成巨大落差的是,我國生產的光伏電池出口比例依然保持在95%左右,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真正在國內安裝并提供綠色電力的少之又少?!妒澜缒茉唇y計回顧2011》報告顯示,中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10年末為893兆瓦,但占世界的份額僅為2.2%。
真正享受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之利的,依然是歐美和日本?!妒澜缒茉唇y計回顧2011》報告顯示,到2010年年末,歐洲累計安裝29617.145兆瓦,占世界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的74.5%。以國家而論,世界最大的光伏發電國家是德國,2010年末裝機容量高達17320兆瓦,占世界份額的43.5%;西班牙和日本裝機容量分別為3892兆瓦和3617.2兆瓦,占世界的份額為9.8%和9.1%;意大利、美國分居世界第四和第五位,占世界的份額為8.8%和6.3%。
不可否認,憑借海外市場的旺盛需求,我國的光伏產業得以迅猛發展。據統計,中國目前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接近600家,涌現出無錫尚德、保定英利、濟南力諾等知名企業;從業人數約為30萬人,形成了包括高純多晶硅制造、硅錠和硅片生產、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統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生產工藝和相關技術得到大幅提升。
但是,“出口為主”的格局導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勢必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在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今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許多企業叫苦不迭。
更不容忽略的是,九成以上的光伏電池出口國外,形成了“產品出口國外、碳排放留在國內”的節能減排倒掛現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為87.4萬兆瓦,其中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為300多兆瓦,占電力裝機總容量的比例不到萬分之四。
誠如專家所言,中國光伏產品長期“墻內開花墻外香”,不僅造成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使整個行業難逃潛在的風險,也使得光伏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沒有在國內得到補償和再生,中國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光伏產業發展所應有的環保收益。
只有大規模應用才會降低成本,國內市場滯后的瓶頸是上網電價
作為全球的光伏電池生產大國,中國為什么自己不大規模使用?最為流行的說法是:光伏發電的成本太高,老百姓用不起,政府補貼不起!
與四五毛錢一度的火電相比,四五元一度的光伏發電的確是太高了。
“光伏發電成本高,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山東最大的光伏企業——力諾光伏集團電力工程公司總監司昌雷認為,與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相比,光伏發電畢竟還處在發展初期,成本高并不奇怪。“任何具有替代潛力的新興產品,在發展初期都會由于材料不充足、技術不成熟、規模不夠大等原因,成本和價格高于傳統產品。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張,必然會帶來企業的充分競爭和技術的長足進步,價格自然會由高變低。”
英利集團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張哲告訴記者,光電轉換效率,是價格下降的關鍵因素。近年來英利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光電轉化率持續提高,2007年為14.5%,2008年為15.3%,今年則穩定在16.8%;其中的最新產品“熊貓”組件,今年的實際光電轉換率達到18.5%。光電轉換率提高的結果,是光伏發電價格的下降:每度電的價格,已由2009年的1.7元,降到今年的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