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形成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較高,發電成本已日益接近常規火電,具備了啟動國內市場的良好條件。當制約快速發展的政策和機制被突破后,我國將迎來光伏發電大規模利用的5―10年"黃金期",一如五年來風電走過的發展歷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光伏生產大國走向光伏強國,我國還需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視太陽能發電行業標準的制定,二是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轉化力度,以提高我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一、我國已具備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的基礎
1、太陽能資源豐富產業鏈完整、技術水平較高
從資源條件看,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屬于二類以上資源豐富區,在西部地區年滿發電小時數在1500以上,在東部地區平均年滿發電小時數可達到1100-1200小時,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從應用潛力看,我國現有可利用建筑面積約180億平方米,如利用10%就可以至少裝機1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300億千瓦時。另外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還有大量戈壁和荒漠,裝機潛力巨大。從產業基礎看,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從硅材料提純、電池制備到組件生產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較高,2010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1000萬千瓦,占全球的50%,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12年總產量將突破1500萬千瓦,完全可以滿足國內規模化應用。
2、資源豐富地區光伏發電成本降至1元左右具備了啟動國內市場的條件
目前,在我國光資源豐富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到1元/千瓦時左右,具備了啟動國內市場的良好條件。
美國2006年公布的太陽能先導計劃(SAI)對光伏發電達到平價上網的預測最激進,認為到2015年光伏電價將低于10美分/千瓦時,相當于0.7元/千瓦時;德意志銀行經過細致的成本測算,預計光伏電價到2015年可達到15美分/千瓦時,相當于1元/千瓦時;2009年日本政府發布的新光伏發展路線圖預測,2017年光伏電價達到14日元/千瓦時,相當于1元/千瓦時,2025達到7日元/千瓦時,相當于0.5元/千瓦時。歐洲光伏工業協會2009年12月發布的"Setfor2020"認為,到2020年光伏將在76%的發電市場達到可競爭。根據國際上的預測,光伏發電的電價將在2015年左右達到1元/千瓦時(15美分/千瓦時)以下,與用戶側的銷售電價相一致,實現"自發自用"平價上網。
2009年,我國光伏上網電價為1.5元/千瓦時,平均火電上網電價為0.34元/千瓦時。按照光伏電價以后每年下降8%,火電電價每年上漲6%測算,到2015年火電電價將上漲到0.48元/千瓦時,光伏電價下降到0.91元/千瓦時,光伏發電首先在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2020年火電電價上漲到0.65元/千瓦時,光伏電價下降到0.60元/千瓦時,光伏發電在發電側達到平價上網。
3、202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可望達到50吉瓦年均遞增2吉瓦
截至2010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890兆瓦。我國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專項規劃確定,"十二五"末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比此前的規劃翻了一番;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5000萬千瓦。業界認為,2020年我國5000萬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目標是合適的。
歐洲光伏工業協會預測,2020年歐洲光伏裝機的基本發展模式為100吉瓦,加速發展模式為200吉瓦,理想發展模式為400吉瓦,分別占歐洲電力總需求的4%、6%和12%;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宣布,美國到2020年光伏裝機將達到300吉瓦,占全部電力需求的10%;日本計劃2020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8吉瓦,2030年為56吉瓦;印度計劃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0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