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噸劇毒鉻渣來了,羊死了,豬死了,水也不能喝了。”這里是云南曲靖。劇毒離珠江源頭僅一墻之隔,22年來,它們在此安之若素,越堆越高。
感謝曲靖死去的第一只羊,它也許挽救了珠江沿岸億萬百姓的生命。不過,如果相關政府部門科學規劃、加強監管,我們本來無需這樣的犧牲品。
看得見的濃煙滾滾,看不見的劇毒圍城。還有多少有劇毒污染風險的化工廠就在我們身邊?
步步緊逼的重金屬污染
云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1989年投產后一直將產生的大量廢料鉻渣堆放在珠江源頭南盤江邊的廠區內,最多時達28.84萬噸。曲靖市政府新聞辦8月16日通報稱,將對涉事公司現存的14.8萬噸鉻渣,按照國家環保要求重新選址搬遷并作無害化處理。
鉻這個生僻字,也許還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它和鉛、汞、鎘、類金屬砷一起,已被《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列為重點綜治對象。
鉻遇水后產生劇毒物質六價鉻,可對水土造成嚴重污染,通過消化、呼吸道、皮服及黏膜侵入人體,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更可能致癌。截至8月15日,云南曲靖事故致77只牲畜死亡,鉻渣堆放點附近已出現癌癥村,11人已經去世。
其他幾種重金屬中,鉛可污染空氣和水,致鉛中毒;鎘中毒使人體的肺和腎產生病變;汞中毒常發生在生產活動中,導致神經異常、震顫等癥狀;而砷就是我們常說的砒霜。
“水俁之禍”
200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出臺了《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其中顯示,截至文件出臺之時,包括河南、天津、重慶等在內的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累計產生鉻渣600萬噸,其中只有200萬噸得到處理,其余400萬噸鉻渣處于堆放狀態。
然而,方案沒能治住超標,不僅是鉻,各大重金屬污染已是屢禁不止。
2009 年至今,我國已連續發生30 多起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頻頻發生的“血鉛超標事件”將重污染事件推到浪口風尖,重金屬防治工作刻不容緩。2009 年環保部接報的12 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致使4035 人血鉛超標,182 人鎘超標,引發32 起群體事件。
中國科學院數據顯示,目前重金屬至少污染中國10%耕地,其中,受鎘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約分別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國家環保部門組織的《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調查顯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
上世紀50年代,日本九州島水俁鎮居民長期食用含汞產品,出現口齒不清、神經失常的水俁病。這不是中國想看到的,但在經濟發展中,各地難免又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 年,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 年削減15%。要實現這個目標,只制定規劃遠遠不夠,環評、監管、執法、問責等制度不跟上,“水俁之禍”終難避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