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十一五”期間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家將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發展風電將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與“西電東送”的客觀形勢,也決定了我國必須要搞風能集中開發與送出,以“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形式規模化開發風電。
預計到2020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規模有望超過1億千瓦,重點依托“三北”及江蘇沿海風能資源豐富區,以“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方式進行規劃和布局。初步在河北、內蒙古、吉林、甘肅、新疆、江蘇沿海等省份建設十多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形成若干個“風電三峽。”
未來,我國將在“三北”地區重點建設數百個10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風電場,初步規劃建設河北、內蒙古東部地區、內蒙古西部地區、甘肅酒泉、新疆哈密、吉林等6個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在經濟較發達的江蘇、上海、福建、山東和廣東等沿海地區,發揮其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快開發利用風能資源,重點建設數十個10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場。同時,加強對近海風能開發技術研究,以近海資源勘查評價和工程前期工作為基礎,加大近海風電開發力度。尤其在江蘇沿海地區成片建設大型風電場,初步規劃建設江蘇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其他具有可利用風能資源的省(區、市),因地制宜發展中小風電場。
同時,初步建立起國內較為完備的風力發電產業體系,風電機組制造的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取得突破,風電機組及其零部件國內供貨能力明顯提高,整機生產能力達到年產1000萬千瓦,零部件配套生產能力達到年產1500萬千瓦,為2010年風電快速發展奠定裝備基礎。
此外,還要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以上風電機組及零部件品牌,風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基本達到國際水平,建立起具有技術研發、檢測認證、實驗測試等功能的技術及產業服務體系,風電建設運營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進一步提高,以期競爭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