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光伏產業一片慘淡,但生產光伏組件的企業——超日太陽算是殺出重圍的一匹黑馬:其營業收入同期達到17.98億元,同比大增74.92%,1.32億元的凈利潤也同比上揚了165.19%。但應收賬款高于營業收入的這一現實,不禁讓人擔心其未來是否能從買方那里及時拿到貨款。
應收賬款遠高于營業收入
財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總計有19.2596億元的應收賬款,與去年年底相比大幅增加了196.33%。19億元的應收賬款,比該公司上半年17.98億元的營業收入還要高。
應收賬款大于營業收入的這一現象,乃超日太陽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的新情況。
公司去年IPO招股書顯示,2007年末、2008年末、2009年末和2010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分別為3720.40萬元、7796.34萬元、2.932億元和2.5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5%、6.14%、22.25%和25.11%。此外,2010年年末,該公司應收賬款為6.499億元,而同期其營業收入為24.5億元,營業收入遠高于其同期的應收賬款。
2008年年末到2010年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從23.23次,降至7.48次及5.79次。一位跨國公司財務行業人士表示,這說明該企業的回款情況在變差。“應收賬款周轉率(次數)是越高越好,更高的次數說明其收回款項的速度快、將賬款變為實際現金的時間短,而且企業壞賬風險低,償債能力也會增強。如果企業是在資金需求上較急切的話,那么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對其新項目的開工也越有幫助。”
此外,因為有大量項目在建,超日太陽目前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所以其預付賬款也高達7.41億元,同比期初上揚133.45%。
由于光伏產業本來就處于發展初期,企業仍可能規模性擴張,對資金的渴求依然很高,必須要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款速度才會讓企業的資金利用情況轉好。
應收賬款為何高企?
某券商研究員表示,光伏企業近一年來的應收賬款額都在大幅增加。東方日升和向日葵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稱,其應收賬款與上年度期末(或年初)相比,都增長了83.99%及40.5%。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應收賬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幾點:第一,像超日太陽這樣的組件企業,會把貨物直接發給大量光伏電站項目投資方。
在國內,“金太陽”光伏電站的資金回收方法是,項目完工后,由項目業主單位向省級財政、科技及能源部門提出審核及補助資金清算申請,財政部再據項目的實際投資清算剩余補助租金,因而組件企業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獲得貨款。國外一些電站項目的投資方也需要等到項目全部建設完畢后,才可能與組件、逆變器等供貨商清算貨款,這樣大大延長了企業的資金回收期。
第二個原因則是,買賣雙方交易時約定的銷售結算周期變了,這是市場需求減少所致。
今年4月~6月期間,光伏組件、硅片等產品大幅跳水,平均降幅達到20%以上。此外,光伏組件產能過大,全球只需要20G瓦左右的產品,但是產能高達40G瓦以上。所以,光伏產業從“賣方”市場轉變為了“買方”市場。上海海優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民就表示,買方選擇余地很大,他們將組件等產品的付款周期拉長,從原先的半個月拉長到了1~3個月,這樣一來買方的資金周轉率快了,但對下游組件廠的壓力就增加了。
“從財務數字上看,可以發現很多組件企業的應收賬款額大幅提高了。”上述研究員談到,“在2010年時,組件廠原先可在半個月或者更短的時間內拿到70%以上的貨款;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尤其是4~6月份,組件企業在短期內可以拿到的貨款也只有20%到3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