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純凈水制作、海水淡化的膜技術,將被紹興縣越來越多的印染企業用于印染污水的處理和回用。這是紹興縣印染企業升級廢水處理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緩解環保壓力,推動轉型升級的一大動作。
昨天,記者在紹興縣濱海工業區的“盛鑫印染”內看到,廠區1000多平方米空地上,施工人員正加緊安裝新設備。“這是新的中水回用改造技術——膜處理技術,日處理能力2000噸。”“盛鑫印染”總經理傅見林說。
據膜處理技術的合作方——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的周宇松博士介紹,該系統的最大革新是應用了先進的膜分離材料和相應的技術。膜分離材料的作用好比是一把“篩子”,只是這個“篩子”的孔太小,肉眼根本看不出來。他們應用的是先進的納濾膜和反滲透膜,都是納米級的膜分離材料。其中反滲透膜能通過的粒子更小,在一定的壓力下,水中的鈉離子有99.5%左右不能通過,比鈉離子大的粒子都無法通過這些“篩孔”,能通過的就是比較純凈的水,完全可以循環利用。這一技術原先一般用于海水淡化、純凈水制作等領域。
相比于紹興縣印染企業原來廣泛運用的中水回用技術,每噸平均處理成本在1.5元至2元之間。而同樣處理一噸印染廢水,膜處理技術的成本卻高達4.6元。一直以精明著稱的紹興印染企業經營者,緣何樂做這筆“虧本生意”?
“3000噸預處理廢水通過膜處理后,能夠產生2000噸潔凈水。”傅見林給記者算了筆賬,處理后清水中的COD濃度(化學需氧量)降到50mg/L以內,無硬度、色度,而河水中COD濃度卻達100mg/L左右,處理后的清水完全可以重新使用到印染工藝的任何用水環節中;按工業用水價格每噸1.15元計算,廢水經預處理平均排污成本每噸2.8元以上,考慮設備投入和人工等管理成本,1噸水的成本大大高于4元,而膜處理技術不但讓其排污量減少2/3,而且減少了設備投入風險和管理壓力,減排節水成效明顯,這筆賬“只賺不賠”。
“除減排節水成效顯著外,環保減排壓力也是倒逼印染企業主動尋求廢水處理升級的動力之一。”紹興縣印染協會有關負責人說。7月23日,因超量排放,紹興縣環保部門依法強制關閉了該縣12家印染企業的污水排放閥門,這些企業必須暫時停產一段時間。該縣印染企業越來越感受到減排帶來的生存壓力,升級污水處理技術迫在眉睫。
最近,“盛鑫印染”“舒美特”“百麗恒”等5家印染企業先后與兵器科技研究院寧波分院簽訂膜處理技術合作協議。除與兵器科技研究院寧波分院合作外,不少印染企業還引進國外先進的膜處理技術,如“志仁印染”投資800萬元對印染廢水處理系統和中水回用深度處理進行擴建改造,采用了美國陶氏公司生產的反滲透膜技術,計劃于9月投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