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生存于如今這個充滿“浮躁”的時代,無論是光熱,亦或是光伏,相伴的總是大躍進思維。結果在高速發展中,一碰到某個觸點,危機就會集中爆發。
2011上半年,太陽能光伏產業面對市場需求縮小,產能過剩等現況,普遍企業的戰果皆不盡理想。據了解,2011年上半年太陽能光伏產業足可與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盡管銷售量回升,供應鏈價格還是下降了25~30%。
太陽能元件在2011年第1季的售價是每瓦1.8美元,現已下跌至1.4美元,甚至更低。價格節節下滑不僅影響廠商收益,股市也慘不忍睹。據調查顯示,太陽能元件廠商的利潤在2011年2~6月下降約25%。
美國第2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SunPower和英國瑞能集團(ReneSola)“不打自招”,已聲明第2季業績將不如以往。全球太陽能產業幾乎一片慘淡,下半年太陽能產業前景仍舊樂觀,因為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未來投資者們將撿起太陽能股票,帶動市場景氣。
然對太陽能產業來說,最令人擔心的并非投資者拒絕捧場,而是政府再次削減上網電價優惠。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仰賴政府補貼的行業,2011上半年市場蕭條的一大主因,就在于歐洲市場調降補助,間接影響產業鏈。
而我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8月初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首次對中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進行了規定:今年7月前核準建設、年底前建成投產且尚未定價的光伏項目,上網電價為1.15元人民幣/千瓦時(含稅)?鴉7月及以后核準的及7月之前核準但截至年底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藉此契機,太陽能企業必須徹底拋棄大躍進思維,以科學發展觀來把握產業發展全局,寧愿把增長速度放慢一點,一定要把產業轉型升級,轉變增長方式,做實一點,民用產品,民生第一。從產品多元化、質量服務、產品升級、腳踏實地去完成產業化,通過調整期去迎接明天的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