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N Consulting 新發布的一項關于全球太陽能供應鏈成本的研究報告《太陽能的真實成本:壓力重重》指出,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在降低光伏制造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如何實施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運作,以實現費用低廉的轉換效率 ,仍然是市場參與者研究的重中之重。根據該項研究結果,太陽能轉換效率以節約成本為動力,在技術革新的支持下實現了小幅度的提高,降低了供應鏈單位瓦數的成本。
在過去一年里,越來越多的電池制造商開始在生產線中采用新型技術和成套設備,包括采用新型方式制造選擇性發射極太陽電池、異質結太陽電池、新型金屬油墨、背面點接觸太陽能電池和發射極穿孔卷繞太陽能電池。
“許多資本設備升級平均只能使電池的商業效益增加0.1–0.5%,并對前期投資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PHOTON Consulting顧問和研究合作者克里斯·伯爾曼(ChrIS Bolman)說,“但是顯而易見,這一領域也存在著許多贏家。并且,三年以來,我們的觀點是,加快采用新一代電池工具將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影響著該產業制造技術的革新方向和制造商的市場競爭力。”
PHOTON Consulting 的一個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了100多次太陽能制造實地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太陽能的真實成本:壓力重重》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太陽能供應鏈從多晶硅到太陽能項目發展每一環節的最新成本基準。《太陽能的真實成本:壓力重重》將供太陽能產業行政人員、管理者、投資者和其它利益團體參閱,它涵蓋了太陽能成本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強有力的幫助工具。
PHOTON Consulting(上海伏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將把2011年報告《太陽能的真實成本:壓力重重》收入的2%捐贈給一家非盈利性太陽能系統安裝機構 Grid Alternatives 。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