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
郭雅萍是新絳縣人,初中畢業后,她被招進了當地一家紡織廠當工人。在那里,她一干就是17年。17年來,郭雅萍從一名修布工,成長為驗布工,再成為后來的驗布組組長。
然而,紡織廠效益越來越不好。她所擁有的技術和理論知識雖然都是一流的,但工資待遇并不高。
“我覺得自己在這里付出多,回報少,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就產生了辭職出去闖一闖的念頭。”
2004年夏天,郭雅萍毅然辭職。
受父影響涉足足療
郭雅萍的父親是全省醫學界勞模,畢生從事骨質增生研究,對這方面的疾病相當了解。
“閑下來的時候,我會翻閱我爸的書,然后我就知道了,腳部按摩對人體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一次與朋友聊天中,郭雅萍了解到,在一些中小城市,足療行業已悄然興起。2004年秋天,郭雅萍師從當地一位有名望的按摩師,學習足部按摩。兩個月后,她學成出師。同年,在家人幫助下,郭雅萍在新絳縣城開了一家足療店。
郭雅萍說:“因為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到位,自己做起來就特別自信。小店生意一直不錯。”
一年后,郭雅萍又不滿足于僅僅把生意做在小縣城了。2006年1月,她和妹妹結伴來到運城。姐妹倆初次出門闖蕩,在運城又人生地不熟,所以她們做了最壞的打算:先在運城打工,一年后,實在不行,再打道回府。
通過招聘,兩人到了槐東路一家足療店打工。在那里,從事按摩工作的都是一些年紀不大的小姑娘,而郭雅萍當時已經30多歲了,但她并不為此感到難堪,她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從最底層做起,先開始原始積累。想到做到,在那里,郭雅萍謙虛好學,只要覺得人家的按摩手法好,她就虛心請教。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郭雅萍的按摩技術得到多數顧客的認可。2007年3月,郭雅萍在運城市區開了一家自己的足療店。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郭雅萍頗為感慨:作為一名下崗女工,應該認清形勢,要發現并牢牢把握自己的優勢,從自己感興趣或熟悉的行業入手。這樣,創業成功的幾率才會大一些。信心是創業的“第一資本”和“第一資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