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設備能年“吃”廢舊塑料300噸,“吐”出木塑環保新材料390噸,年產量可替代900立方木材,建成占地1畝的農作物大棚300個。10月底,這樣一套設備與技術將在西安問世。在年產塑料垃圾約15萬噸的西安,500套這樣的設備將會消化西安全年產出的全部白色垃圾。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表示: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破解了消除白色污染的世界難題!
白色垃圾30分鐘變環保新材料
11日,記者在位于張家堡附近的一個破舊廠房見識到這臺即將下線的“吃廢吐寶”設備。一套設備就是一條生產線,記者看到,一套設備包括電子自動控制箱、粉碎機、混合機、成型機,總共長約3.1米、寬約2米,工作間占地面積共60平方米。 該設備的生產工藝為:粉碎(廢塑料)——混合(廢塑料碎屑+黏合劑+秸稈粉末或落葉粉末等植物纖維)——成型。
“經過4道工序,30分鐘加工,就能使廢棄物品變成不含甲醛、環保、價低質優、能100%重復利用的木塑環保新材料。這是回收利用最簡單、最經濟、消除白色污染最直接的方法。”該設備和技術的發明人、57歲的西安人呂惠仁告訴記者,花生殼、麥秸稈、稻殼、棉花桿、刨花、鋸末、廢棄塑料等植物纖維,尤其是輕薄塑料袋都是木塑環保新材料的原材料。這種新材料可被廣泛應用:凡木材能做的園林景觀、道路護欄、建筑業模板、墻體、地面;包裝運輸業用的托盤、包裝箱;農業大棚龍骨架;家裝家具業用的板材等都可適用。10月底,即將下線的是用于農業大棚龍骨架生產的設備。該設備加工出的材料或直或彎、或長或短,農戶只需將各種組件進行組裝就能輕松搭建大棚。這些原材料成本低、無污染,材料特性能提高大棚保溫效果、延長農膜使用壽命;還能省去草簾費用和遮蓋的時間,能為農作物成長提供最佳環境。如果在使用多年后,農戶不再使用大棚,便可將這些材料,全部以30%的價格送回廠家粉碎再利用。
可加工成新一代蔬菜大棚骨架
在省工信廳節能與綜合利用處9月8日作出的一份《環境監測評價報告》中顯示:木塑大棚骨架的生產工藝流程短、節能、生產過程無廢氣、廢水、廢渣排放和噪聲污染。
“木塑材料本身和其生產過程全部達到環保要求。”呂惠仁說,木塑材料制成的產品是廢舊塑料和落葉、鋸末、棉花桿等木質纖維各占一半,以高分子合金技術混制而成的復合材料。是通過80公斤的壓力擠壓成型,所有技術和設備自主研發,全部環保,已申請了專利。
“全國專門做大棚骨架的材料廠很少,大部分農村田間的大棚都是混合材料亂搭亂建;國家經濟政策傾向農村;我省未來4年準備建100萬個蔬菜大棚興建農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20萬個蔬菜大棚……這些信息,說明我的發明有著絕對的市場,新型材料也必然受到市場歡迎。”以建造占地一畝的農作物大棚骨架為例,呂惠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鋼骨架大棚:材料費3-5萬元,能用5-10年,能作為廢鐵回收。竹骨架大棚:材料費3000元,能用1-2年,可當作廢材燒火利用,同時產生二次污染。水泥骨架大棚:材料費7500元,能用3-5年,不可回收,同時造成二次污染。木塑骨架大棚:材料費7000元,能用10年以上,100%回收循環利用。木塑骨架大棚同時具備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防腐蝕、有韌性、可與農膜牢固連接等優點。
500套設備能“消化”西安全年白色垃圾
憑什么證明經過高溫或燃燒后會產生有害物質的塑料袋、落葉等物品,生產出的材料會是環保材料?用垃圾生產的材料質量怎能和木材產品抗衡……為弄清這些疑問,昨日,發明人呂惠仁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落葉、秸稈等東西在高溫或燃燒之后會散發有害物質,塑料袋更是其中污染最大的一種。您的木塑材料來源于這些廢物,怎能保證“絕對環保”?
呂惠仁:塑料袋要在230℃—260℃的高溫下才能被分解,產生質變,形成對人體有害的一氧化碳。而我這套生產線的加工過程中,塑料袋只能接受130℃的高溫溶解,130℃的高溫不會讓塑料袋形成質變,但其形狀會變為泥巴狀,這時,塑料袋的作用就是能有效地將木屑或秸稈粉等進行粘連。整個加工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并無化學反應,因此不會造成有害物質的產生。
記者:一些廉價板材中或多或少含有甲醛成分,危害人體健康。木塑材料來源于垃圾,其中會不會也含有甲醛成分?
呂惠仁:與目前市場上的家裝家具業使用的板材相比,木塑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塑料替代膠。傳統的板材主要原料是木材粉和膠等,一些板材為降低生產成本往往使用含有甲醛成分的膠,這樣的材料極不環保,而木塑材料完全能避免甲醛侵入。而且,木塑材料還能根據不同要求,加入絕緣或防火的專用黏合劑,使成品材料完全達到絕緣或防火等要求。
記者:木塑材料被使用之后,是否也會變成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成為新的環境污染源?
呂惠仁:我初步試驗顯示,木塑材料制品在被反復粉碎、成型12次之后,其品質、外觀、強度、硬度都不會有質的改變。以農作物大棚為例,如果農戶在使用幾年后不再想用木塑材料搭建的大棚,就可以用30%的價格將全部材料送回廠里,我會將舊材料全部粉碎,進行再加工,使舊材料出爐后又成為品質不變的新材料。材料的再利用率達100%,同時農戶減少了投資損失,生態環境更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記者:一條生產線一年能消化多少白色污染?
呂惠仁:全國每年廢塑料總量約2800萬噸,我省僅西安市每年就有15萬噸左右。在研制這套設備期間,我與各地垃圾站都建立了聯系。現在,我隨便打一個電話,一個垃圾站一天就能提供給我至少20噸塑料袋,8毛錢就能買到1公斤。這說明城市污染的嚴峻,同時我也可喜地看到:我的貨源充足。按照一條生產線年“吃”舊塑料垃圾300噸的數字計算,500條生產線,一年就能消化西安全年產生的所有白色污染,并能提供千余工作崗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