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家電市場OEM 先邁哪只腳
水家電”——飲水革命,家電業具有豐厚利潤的耀眼新星,21世紀朝陽健康產業……成然,“水家電”從這個概念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吸引了從多投資者的眼球,從來他也沒出有受過冷遇。因為“水家電”這三個字眼包含了太多的誘惑,拆開講:“水”——水者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社會又是不斷發展而環境污染卻日益嚴重,飲用水的健傳統家電業康與安全我們講兩頭都迫切的有這個市場需求。再且從“家電”的屬性看,中國已進入微利時代,競爭激烈且殘酷,“水家電”作為家電業的新生力量被寄以期望。OEM對于傳統家電業來說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對于水家電行業來說OEM也不是什么生僻的詞語了,而然水家電行業如何走好OEM這步呢?
最初涉水——夢想多現實
中國水家電行業發展十余年。02年以前少數有規模的企業在做全國市場,雖然進行了一些宣傳推廣工作,但這些宣傳也只是為了招商,宣傳對象只是介于行業內,雖然是“獨步難行”,可也很好的推動了市場的發展。也是在2002年前后,更多企業認識到了中國水處理市場的巨大商機,進來的企業多了,這個里面主要是以浙江傳統飲水機的生產企業加入為主。
其實,最初一些企業介入進來,第一是高興,02年至05年是行業細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內更多的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選擇在水家電產業鏈的某一點強化發展,原材料,濾芯,配件,整機等等。水家電的OEM也正是在此時興盛起來。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在國家有關部門登記在冊的水家電企業有2000余家,還有一些沒有企業未在統計范圍之內,這些企業多半在從事水家電的OEM生產。
規模不足給中國家電中小企業形成幾大風險:
一是規模成本不經濟,產品在市場最終還是缺乏競爭力。年產10—20萬臺產品和年產200-300萬臺產品的成本優勢天淵之別。
二是規模不足導致企業在產業環境即上下游的博弈能力不強,一旦產業環境發生變化,企業的應變力不足。
三是規模不足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尤其是難以抗拒大品牌大資本企業的進入。
OEM為水家電企業帶來了什么?
OEM解決了很大一部份中小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滿足了企業短期利益的需要。在中小企業紛紛駐足小家電行業階段,國內造就了一批品牌影響力不大、技術開發投入不足、缺乏建設銷售渠道資金、產品市場銷路不暢的企業,這些企業廠房、設備資源與勞動力資源大量閑置,OEM把現有的生產線和勞動力資源充分運轉起來,滿足了企業短期利益的需要。再一個就是OEM有利于我國企業向國外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于培養技術專家及技術職工隊伍,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家的管理能力。
對于小家電OEM企業存的風險問題,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風曾表示:外資品牌在中國OEM生產的產品一般屬于普及型和中低檔產品,技術含量較低。此外,國外企業對技術的保密使我國企業很難通過OEM獲取急需的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就只能處在全球家電產業鏈的最低端,無論生產什么產品,都只能是規模越做越大,而利潤越做越薄。
未來水家電市場的OEM
未來中國家電企業的結構變化:鮮明的“二極化”。何謂兩極?一極為末流品牌(或稱為弱勢品牌)的產品陣營。一級為主流品牌未來的市場份額也將由他們主宰。
而那些不是做小家電OEM的企業中,很大一部份有自已的品牌,但是由于大部份缺乏研發技術、品牌宣傳力及缺乏銷售渠道建設能力,多半使這些品牌成為了雜牌的代名詞。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5年前后,由于大量企業轉向做OEM,國內的知名家電品牌較之前銳減80%以上,目前排在行業前5位的品牌,市場占有率還不足30%。在前兩年的順德家博會上的展位上及順德105國道路,“專業OEM”的廣告牌不時出現,可見,OEM成為了眾多小家電中小企業的生存依賴。
客觀地說,在經過價格戰和經濟危機洗禮后,中國的小家電產品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是這種競爭力主要還是來自“性能價格比”,中國小家電產品還缺少領先技術,中國小家電業還缺少世界級知名品牌,因而中國的家電業還缺少核心的競爭力。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應該重新審視OEM帶給中國小家電業的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