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首個生態環保“無煤村”近日在哈爾濱市勤勞村建成。據估算,這樣一個400余戶人家的村子,依靠將秸稈轉化為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燒煤采暖的方法,一年可以節省煤炭約800噸。
作為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各地每年冬季供暖期達半年之久,當地農村又有燒“火炕”的習慣,單純依靠燒煤采暖,不僅成本較高而且污染嚴重,于是部分農戶便利用燃燒秸稈輔助采暖,而將秸稈堆在房前屋后,既影響村容村貌,又帶來火災隱患。
為解決這一問題,哈爾濱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勤勞村一邊實行全面禁止秸稈進村(屯),一邊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將秸稈轉化為成型燃料替代煤炭,以秸稈成型專業合作社為平臺和經營實體,采取易物置換和成員優惠銷售等方式,使全村農戶全部用“秸稈壓塊”替代煤炭取暖,建成首個“無煤村”,達到了節能、環保、節支目的。
“用廢棄秸稈加工成‘秸稈壓塊’替代燒煤,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比燒煤節約三分之一的費用。”勤勞村黨支部書記李勝國說。
專家表示,整個村子的生活用能全部用“秸稈壓塊”代替煤,是實現農村節能減排的一個新舉措。如果這種模式成熟后進一步推廣,會使更多的農戶用上生物質成型燃料這一清潔能源,將會極大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及用能水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