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二級市場再獲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多晶硅行業準入申請報告》的通知”(下稱《通知》)刺激,上述各股溫和地延續了太陽能板塊的轉暖行情。
這份《通知》不僅公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申請報告”表格,還介紹,申報材料經專家及相關檢測機構復核、檢查后,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委以公告形式發布符合準入條件的多晶硅企業名單。除此以外,《通知》還將地方相關部門對第一批申請企業的核實意見報送“大限”定在了7月15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通知》只不過是落實此前《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一個步驟,真正將對行業產生影響的還是‘準入條件’,也正因為此,光伏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還較為溫和。”
此外,業內普遍認為,盡管《通知》僅落實了“準入條件”通過遏制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對低端小規模企業的限令,但《通知》的發布時間及其內容公布的報送期限,都意味著規模化低成本的多晶硅大型企業發展,甚至擴產將被重新開啟。
一波三折
多晶硅價格再觸底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轉發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后,我國多晶硅項目審批一度處于停滯。
隨后,受國際市場,特別是德國、意大利光伏市場拉動,全球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國內價格也由42萬元/噸升至80萬元/噸。
然而,好景不長,2010年7月,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光伏發電上網補貼修訂案》,從2010年7月1日開始,在德國境內建造的屋頂光伏發電系統補貼額減少13%,轉換地區(原來非電站用地后改作電站用地)補貼額減少8%,其他地區補貼額減少12%。從2010年10月1日開始,補貼額將在7月1日的基礎上再減少3%。此外,作為屈居德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安裝國——意大利的最新補貼政策遲遲未能發布,靴子效應引發光伏產品出貨量極具下滑。
今年年初,工信部發布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臺前,新建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
雖然伴隨“準入條件”的發布,我國多晶硅產能陸續恢復,但受國際市場殃及,多晶硅價格仍不可逆轉地進入下行通道。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0.21 -1.43%]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最新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最低已接近40萬元/噸,而一周前的價格則為45萬元/噸-55萬元/噸。與此同時,公開資料顯示,國際市場上,最近兩周多晶硅單周跌幅分別超過9%和7%,5月25日現貨價格已從5月初的80美元/千克以上,下滑到60美元/千克以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