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面對“十二五”減排增加的兩項約束性指標,許多地區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筆者認為,要確保“十二五”環保規劃有效實施,就要總結和吸取“十一五”期間環保工作經驗,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著力點,搶抓機遇,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結合崇左市工作實踐,“十一五”環保工作經驗如下:
一是形成齊抓共管的減排工作機制。將節能減排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和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國控重點企業設立減排工程公示牌,使減排工作向社會公開,向社會承諾,讓社會監督,形成政府負責、部門監管、企業為主體齊抓共管的減排工作機制,節能減排攻堅一開始即營造濃厚的氛圍。以崇左市為例,截至2008年底,崇左市所有糖廠建成終端污水生化處理設施并投入運行,14家鐵合金和4家金屬錳企業獲得了行業準入,所有鐵合金企業環境問題整治基本完成。二是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堅持實施“環保攻堅計劃”,針對污染較大的重點、難點工業污染源實施攻堅。2007年以來,崇左市14家制糖企業污染物減排總投資額為3.458億元,全部完成了制糖企業末端生化治理工程。2007年底至2008年初又全面實施酒精、淀粉行業末端生化處理工程,長期影響崇左環境質量的廢水、廢氣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規范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堅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把項目竣工驗收關,貫徹《環境影響評價法》,執行“三同時”制度,按照“環保準入,規劃先行”的原則,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對建設項目的受理、環評、審批、驗收、監管全過程進行規范,并實行建設項目網上公示,提高建設項目審批透明度。“十一五”期間,崇左市共嚴格審批項目800多個,環評審批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達96%以上。四是依法行政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環保部門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堅持依法行政,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堅持嚴管重罰原則,開展常規監督執法,消除環境污染隱患。連續5年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崇左市共檢查企業1330家(次),共搗毀、拆除23家非法洗礦點的36臺(套)洗礦設備,依法關閉了13家錳洗礦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27家。通過采取關閉污染企業或限制治理、限期搬遷等措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五是堅持示范引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為契機,努力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區)、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國家級生態示范村,以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崇左市江州區、大新縣跨入全國第六批“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區)”,大新縣碩龍鎮跨入全國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其中碩龍鎮成為廣西僅有的兩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之一。
當前,“十二五”已經開局,環境保護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總量控制與削減為手段,力爭通過5年努力,逐步解決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全面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水平。
一是加速重點污染源治理,實現總量減排目標。實施工業污染全防全控,研究和部署污染物排放總量倒逼機制,使污染控制從末端逐步延伸到中端和前端,將環境管理從排污口向環保設備、環保設施延伸,向工業行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標準、設計規范和技術管理延伸,大幅度減少工業污染物,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二是加強環境執法和監管,進一步遏制違法排污問題。“十二五”期間,要初步形成與新時期環境保護任務需求相匹配的環境監管能力體系,創新環境保護機制,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較為完備的環境監測業務技術、環境科技、質量管理技術和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環境監測預警體系,環境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顯著提高。完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利用重點污染源監控中心平臺,探索開展“數字環保”建設。探索整合環保、農業、土地、林業、水利等行業監測網絡,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推動環境質量監測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三是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十二五”期間,要對全市生態系統功能進行科學定位,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特征,構建區域生態功能保護結構體系,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促進區域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