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水價“漲聲一片”,伴隨著新一輪水務改革的步伐產生了不少爭論,當前中國的水價到底處于何種水平?水務市場究竟存在什么問題?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水務市場?9月21日,在搜狐財經舉辦的水務改革論壇上,水務行業老總和專家認為,大部分水企成本倒掛運營,漲價非一時沖動,同時建議,水務改革需要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向和道路,政府需監管水務公司賬目,承擔起對民生工程投資的責任以及監管的義務。
長期成本倒掛水企承擔不起,質疑聲源自不透明
“水務公司70%處于虧損狀態。”資深水務行業專家、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說,中國的水務公司無論是外資、國有、民營還是上市公司,贏利水平普遍不高。過去5年—10年間,我國的物價上漲、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水價基本沒有上調,只有個別城市在近兩三年里調了水價。“水價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今年物價指數一直比較低,CPI處于負值的狀態,調水價是一個機會。”金永祥說。
“今年我國集中調整水價是長期以來該行業資產價格上漲、資源價格上漲和水務企業成本持續上漲所導致的結果。”資深水務行業專家、國融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智慧這樣說。實際上,今年以來,不僅水務行業,石油行業、天然氣行業、供熱行業等都存在上漲壓力。這些公用企業的生產成本基本上都實現了高度市場化,而終端產品的定價卻是僵化、滯后的行政定價。
李智慧認為:“成本上漲,漲價有理,但為什么引起整個社會的普遍不滿呢?質疑聲普遍源自不透明,所以,要想漲價合理,除了透明、公正、公開,還要加快自身的改革。”
川投水務總經理梁有國說,成本倒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長期成本倒掛企業承擔不起,對提高水質的保障落不到實處。
首創股份副總工程師韓偉說,很多自來水公司提出漲水價并不是自今年開始的,許多城市的水價上調報告已經幾次打給政府,政府在這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
目前水價的相對水平較低
李智慧說,中國目前水價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遠低于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也低于韓國、日本、比利時等國家。
金永祥認為,現在中國的水價應該說不高:第一,家庭水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3%是屬于合理的水平,據對我國40多個中心城市的調查,這個比例多數是在0.5%左右。第二,我國目前一個家庭的每天水費支出大概是1塊左右,這次漲價的幅度在3毛—8毛間,應該有這個承受能力。對于特殊的弱勢群體,國家會發放補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