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內蒙古能源開發局局長王秉軍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內蒙古風電在大發展之后,將迎來整合大提速時期,已制訂《推進風電企業整合減少主體指導意見》,提高風電開發的準入條件,將對現有企業進行重組、兼并、聯合、托管,以減少開發運營主體,推動資源向大企業集中。擬將內蒙風電企業控制在25家之內,并鼓勵大型風機制造廠進軍風電運營領域。
匯通能源總經理米展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唯一一家民營風電運營領域的上市公司,匯通能源將參與到內蒙的風電整合中,整合對象是那些待建的風電場。
力促風機制造廠進軍風電運營
王秉軍告訴記者,“十二五”內蒙古風電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力爭全區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300萬千瓦以上,其中蒙西電網風電電量占蒙西全網發電比例達到20%左右,從而達到目前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內蒙古年初下發了《內蒙古“十二五”風電發展及接入電網規劃》《內蒙古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確定了每個盟市建設總規模和年度建設規模,實行風電年度建設計劃管理,根據電力市場、電網接入條件、調峰能力、風電運行棄風情況,合理核準年度建設項目。
同時,新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改變了過去將風電開發與風機制造引進掛鉤的做法,改為對設在自治區風機整機生產銷售100萬千瓦以上的和風機關鍵零部件生產銷售超過10億的企業給予相應的風電開發權。扶優、扶強、做大、做專,避免盲目引進,重復建設。
目前,內蒙古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達42家,總投資99億元,其中整機制造企業12家,零部件生產廠30家。全球著名的維斯塔斯、歌美颯,國內著名的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風機制造企業落戶并成為主力生產廠家,初步形成了整機和零部件配套的生產體系。去年內蒙古已投產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中已實現銷售整機1779臺套,規模296萬千瓦,銷售收入超120億元。
不過,內蒙古風電快速發展中遇到一些問題。王秉軍表示,電網容納風電的極限問題始終是決定該區風電發展規模的關鍵。同時,風電如何融入大電網至關重要,內蒙古風電技術可開發容量3.8億千瓦,僅靠內蒙古就地消化,發展的規模十分有限,因此遠距離輸送、納入大電網的規模和進程決定著內蒙古風電發展的規模和進程。此外,風電建設和運營管理有待加強,圍繞風電設備制造、建設、運行、維護的規范技術標準還不完善,風電預測、風電調度管理辦法急需制訂。風電調峰手段建設和經濟補償辦法急需加快。
推動風電運營企業整合
王秉軍介紹,內蒙古已制訂《推進風電企業整合減少主體指導意見》,提高風電開發的準入條件,將對現有企業進行重組、兼并、聯合、托管,以減少開發運營主體,推動資源向大企業集中。擬將內蒙風電企業控制在前25家之內,分散接入仍可由中、小企業開發。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有大型發電企業下屬的項目公司數量龐雜,且都活躍在內蒙古風電開發市場中,例如僅國電集團下屬項目公司就有20多家,從而造成了一定的市場混亂。因此,有關方面要求這類公司首先整合,使得集團內所有項目的申請和核準由三個主體來操作。據了解,目前這一層面的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而下一步,則是各大發電企業之間的整合。
匯通能源總經理米展成告訴記者,作為唯一一家民營風電運營領域的上市公司,匯通能源將參與到內蒙古的風電整合中,整合對象是那些待建的風電場。“我們使用的維斯塔斯的風機,質量可靠,施工企業也簽的是內蒙古最好的公司,”他說,“更重要的是,風力發電企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資金推動型的。而資金充沛正是我們作為上市公司的長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