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眼下的全球多晶硅市場格局,確實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如果說2008年之前的全球多晶硅市場幾乎處于被歐美日廠商壟斷的局面,相信并不會有太大的異議。但至此之后,新興廠商的崛起勢頭一浪高過一浪,不斷挑戰著這個市場的固有格局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其中,中韓廠商堪稱急先鋒,發展勢頭也最為引人關注。
要說中國廠商不斷加大在多晶硅領域投入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眾所周知自2005年之后,由于無錫尚德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中國廠商已經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不過,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也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心病”。因此,自2006年開始多晶硅投資如同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上快速冒出。
但對于韓國廠商競相進入多晶硅領域的原因,似乎更值得探究。近一兩年來太陽能光伏這種新興的能源利用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并帶動終端市場的容量和范圍不斷擴大。而這種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對光伏產品的巨大需求,這同時也是以中國企業為代表的光伏制造廠商瘋狂擴張產能的最直接原因,當然韓國不少企業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爭先恐后地進入這一領域,OCI、三星精密化學、韓華化學、熊津集團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多晶硅領域布局不會被中國壓制,可以取勝”,這是韓國媒體對于本國企業競相進入這一領域的原因分析。不管這種分析是否客觀,不容改變的事實是韓國多晶硅產業已經在全球光伏產業鏈條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而且地位仍在繼續提升過程中,其中的一大表現就是韓國OCI目標直指全球第一大多晶硅供應商的位置,且有望在2013年底實現這一目標。
OCI目前在全球多晶硅供應市場中的強勢地位,其實可以看作是快速崛起中的韓國多晶硅產業的一個縮影。因此,探尋OCI多晶硅巨頭之路的意義也就不言自明。
2006年6月,尚未更名為OCI的韓國DC Chemical宣布將投資2500億韓元(2.6億美元)建立工廠生產多晶硅,服務于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行業,這也是首家韓國公司建立多晶硅工廠。當時該公司預計多晶硅工廠將會在2008年上半年竣工,產能將會達到3000噸每年。由此踏上在多晶硅領域的狂飆之路。
2009年DC化學公司在成立50周年之際,更名為OCI公司。該公司的新名稱“OCI”是指“The Origin of Chemical Innovation,即‘化學創新的起源’之意”,涵蓋了其核心價值觀,創新和領導能力。公司名稱的改變意味著,樹立新的公司形象,新名稱代表公司的基本價值觀和目標。而以此為契機,OCI的多晶硅擴張之路也是不斷加快。
2009年7月,隨著2期擴廠的完工,OCI多晶硅產能已經突破萬公噸,首次來到1.05萬公噸。隨后OCI的擴張計劃并沒有停止,隨著其年產量1萬公噸的P3工廠與2010年12月正式啟動,OCI也開始了其試行生產。隨著P3工廠的兩階段薄弱環節的順利排除(第一階段:8000公噸;第二階段7000公噸),2011年底總年產能將達到4.2萬公噸。
另外,2010年12月14日OCI公司也同時宣布,將在該公司韓國群山生產基地投資14億美元擴增多晶硅產能,建設第四套多晶硅裝置,生產能力為2萬噸/年。該裝置于2010年底開建,將于2012年10月建成。另外公司也將投資約2.45億美元使其現有的第三套多晶硅裝置脫瓶頸制約,擴能7000噸/年,將于2011年12月完成擴能。
而進入2011年之后,OCI公司的多晶硅產能計劃仍在延續。其宣布將投資1.8萬億韓元再設一座工廠生產多晶硅。該工廠坐落于全羅北道的新萬金工業園區,年產能為24,000公噸。充分展示了其為了占領高純度多晶硅市場而進行投資的決心。該工廠將于2011年下半年開始動工,預計與2013年12月竣工。P5新工廠無論是在規模還是24000公噸年產能上都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工廠;屆時公司年均總產能將達到8.6萬噸,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應商。
而OCI在多晶硅產能大幅提升的同時,其訂單量也呈飛速發展態勢,這也成為其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特別是是在亞洲市場,由于其地緣優勢的緣故,包括中國臺灣地區的茂迪、綠能、中美硅晶、達能科技、友達光電等廠商已經相繼與其簽署了長約。而緊隨其后,中國大陸地區龍頭廠商英利綠色能源也成為OCI的長單用戶。數據顯示,目前OCI在手的長期訂單總額已經近50億美元,幾乎全部來自于亞洲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