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如果你問澳洲人“臭豆腐”是什么,99%的澳洲人會搖著頭說“NO”;而現(xiàn)在,如果你再問澳洲人這一問題,很多人都會說“OK”。
拜師學藝
走在唐人街上,空氣中滿溢著臭豆腐的香味。這是從一家叫“中國臭豆腐”的店里飄出來的。不僅在唐人街上,現(xiàn)在悉尼很多街頭都有這樣一家“中國臭豆腐”專賣店,老板就是尚未畢業(yè)的廣西留學生曾峰琳。
曾峰琳在唐人街的老鄉(xiāng)餐館當服務員時,接待了幾名廣西客人,客人問:“你們這里有廣西的臭豆腐賣嗎?”曾峰琳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但這卻給了他創(chuàng)業(yè)的靈感。
盡管市場調查的結果并不樂觀,曾峰琳還是咬咬牙,決定回國一次拜師學藝。他找到了自家樓下一個老師傅,據(jù)說這個老師傅從17歲開始炸臭豆腐,整整炸了60年。曾峰琳軟磨硬泡,老師傅知道他要把臭豆腐做到澳洲去,看在他的誠心上最終答應了他。
澳洲創(chuàng)業(yè)
拜師學藝一個月后,曾峰琳回到澳洲,也學著師傅,一個爐子,一口鍋子,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地下室。工具雖然簡單,但很快做出了像模像樣的鹵水。可是,正當曾峰琳架起簡單的爐灶、在學校附近準備開張時,警察沒收了他的工具,并且警告他,如果再這樣賣臭豆腐,就要重罰他。原來,臭豆腐的臭味讓澳洲人實在聞不慣,投訴了他!
曾峰琳陷入了困境,他想到了唐人街家鄉(xiāng)老板開的飯店,被曾峰琳纏得沒辦法的老板只好說:“讓餐館代理經(jīng)營可以,但你得提供一份臭豆腐衛(wèi)生檢測合格的相關報告。”
曾峰琳嚴格按生產(chǎn)工藝制作出來的臭豆腐居然沒有通過澳洲食品衛(wèi)生檢測局的檢測—————鹵水里的大腸桿菌超標。最后他分析制作流程,發(fā)現(xiàn)是豆豉出了問題。他在一家農場花高價購買了一批無菌高蛋白豆豉,不顧手疼,幾乎熬了兩天兩夜。這一次,終于做出了合格的臭豆腐,食品檢測局的報告顯示:一切指標合格,其中蛋白質含量非常高。
臭豆腐擺在飯店里,一個星期賣出去了一份。曾峰琳覺得要想打開澳洲市場,一定要先從華人中打開市場,而要打開華人市場,又得先從中國留學生中入手……于是,曾峰琳聯(lián)系了悉尼一些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聯(lián)誼會,親自帶著臭豆腐去給他們免費品嘗。當月,店里賣出去了80多份臭豆腐!
可中國留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曾峰琳與老板一商量,決定在周末舉辦一場“嘗中國臭豆腐,感受融融鄉(xiāng)情”的活動,并且把臭豆腐作為“壓軸大菜”。結果等這道菜一上來,不少人驚呆了,有人甚至熱淚盈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