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記者在鴨河南召水泥有限公司采訪時了解到,該公司去年投資1.5億元建成的年產20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以鴨河電廠生產的廢棄物為原料,每年可“吃掉”70萬噸粉煤灰。這是南召縣發展循環經濟的典范之作。
近年來,該縣設置“環保門檻”,明確叫響“環境保護的‘高壓線’不能碰,節能減排的‘緊箍咒’不能去”的口號,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選址不符合生態環保功能區劃等的項目,一律實行禁批制度。此外,他們還實行環保準入制度,嚴把新建項目審批關,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項目落戶,嚴格限制高污染產業發展;堅持新建項目“環評”先行的原則,對確定落戶的項目,督促投資方先辦理有關環評審批手續再施工建設,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該縣將節能減排作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利用政策、資金雙重“杠桿”,鼓勵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乘勢優化升級,吹響自主創新“集結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該縣專門出臺了科技進步獎和質量品牌獎,設立了節能科技研發和企業技改專項資金,激勵企業加大節能降耗投入,推廣先進技改工藝,提升綜合競爭力。
今年上半年,南召縣經濟運行出現逆勢上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2845萬元,同比增長8.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565萬元,同比增長5.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6856萬元,同比增長85.9。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