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政府重視不足 技術發展緩慢
3月16日國家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而日本核泄漏也讓地熱開發漸入高潮。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和碳融資專家沈一揚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地熱是新能源中最為現實并最具競爭力的能源之一,但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的這幾年,地熱能這種新能源并沒有給予很高的重視。”
地熱能潛力巨大
我國是一個地熱資源蘊藏豐富的國家,在我國中東部沉積盆地中就探明地下熱水資源491.7億立方米,它們蘊涵的能量相當于18.54億噸標準煤。對比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熱資源具有安全、穩定、不受季節和晝夜變化的影響、清潔、低碳、可再生等優勢。
地熱能作為一種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據估算地熱能資源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于1000億桶石油的熱當量。比起太陽能,地熱能的利用系數高達73%,而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量約為5億立方米,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地熱在我國整個能源體系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去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利用熱能量最大的國家,世界排名第一;美國則占據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全球第一的位置。
作為一種新能源,地熱開發正成為全球能源界的共識,據了解,目前對地熱能的利用方式有三種:蒸汽發電、直接利用中低溫流體以及地源熱泵。其中,由于地源熱泵的節能減排優勢已被普通民眾廣泛認知,并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地源熱泵的增長已遠遠超過了地熱直接利用和高溫地熱發電的發展速度,并已先行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廣泛利用。目前,世界地源熱泵應用較廣的國家有美國、中國、瑞典、挪威和德國等。
在上世紀,歐美國家就將地熱資源列為優先開發利用的可替代型能源,其中冰島地熱利用范圍較廣,目前冰島本國85%的住宅都是利用地熱來實現供暖。而在亞洲國家菲律賓的電力供應中,2002年地熱已占21%。
中國的一些地熱技術和地源熱泵利用雖然全球領先,但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普及面遠遠不夠。而外資巨頭已悄然進入中國,意圖搶灘國內潛力巨大的地熱市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指出:地熱具有巨大的發電潛力,預計到2050年地熱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70GW,若采用新的技術,則裝機容量可以翻一番,屆時地熱發電可以提供全球8.3%的電力供應。若用地熱發電替代燃煤發電,至2050年將可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若替代天然氣發電則可每年減少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