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發布的“十二五”規劃明確,“大力發展沼氣、作物秸稈及林業廢棄物利用等生物質能”。分析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間,生物質能產業有望迎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質能專家朱萬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生物質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其中生物質發電與生物質燃料乙醇產業都已有一定的產業政策支持,至于生物天然氣以及生物質固體燃料等領域,尚待更明確的政策支持,發展潛力也非常大。
生物質能迎來機遇
業內專家表示,現代生物質能發展的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能轉化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和液體燃料等。預計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20萬千瓦,生物質液體燃料達到7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240億立方米,生物質固體燃料達到120萬噸。
目前,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領域的生物質發電和生物質燃料乙醇已經呈現蓬勃的發展態勢。在這兩大領域,政府也陸續出臺了比較完善的產業支持政策和準入政策。
例如在生物質發電領域,先是2010年7月份發布了《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緊接著,發改委又于2010年8月10日發布了《關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對生物質電廠的布局、建設、準入等進行規范,讓生物質產業逐步步入良性發展正軌。
朱萬斌表示,盡管如此,生物質電廠仍然面臨著一個難題,即如何與電網協調所發電量消納的問題。據了解,盡管政府對于清潔能源生物質能電力非常支持,但仍有項目建設起來之后因無法接入電網導致無法正常運行。因此,生物質電廠的布局建設需要與電網的建設規劃相協調。同樣,在生物質燃料乙醇方面,盡管政策也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燃料的開發,但燃料乙醇的銷售基本還是被大企業“無形壟斷”著,因而在產品實際的生產和銷售中還是面臨明顯的瓶頸。
政策缺失問題有望解決
朱萬斌表示,相比較生物質能發電,目前政策對生物天然氣和生物固體燃料領域的支持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生物天然氣作為生物質燃氣的一種,清潔高效,具有替代天然氣的戰略意義。目前政府在能源結構調整中提倡加大天然氣的消費比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加快生物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
據了解,在對生物天然氣的支持方面,地區之間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地方將其納入天然氣進行管理,有的地方納入沼氣類別進行管理,很少有地方專門出臺針對生物天然氣的管理辦法,因此,長期來看不利于該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推進。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政府對整個生物質產業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例如,2010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生物柴油調和燃料(B5)標準名列;12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對利用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為原料生產的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業內專家表示,未來針對生物質產業的政策和標準將陸續出臺,相關產業政策缺失的問題將在“十二五”得以解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