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春盛
不斷開創新事業,帶動公司成長,是每一位公司領導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也是最困難的挑戰,因為新創事業的成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可是為了公司持續成長又不得不做。每一項產品都會有生命周期,如果不投入資源開發新的事業,公司就會缺乏成長動能,發展就會停滯,也無法繼續吸引優秀人才。
為了讓公司不斷成長,有些公司采取并購方式,進入新的產業,或是同一產業之互補產品,比方Google并購了Youtube,進入影音服務;Orocle并購Sieble,由ERP進入CRM領域;鴻海公司則不斷并購IT產業價值鏈上的公司,促成其每年成長30%,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工廠;美國GE、Tyco公司也都是采取并購方式成長。
但是并購的成本相當高,也不見得會保證成功,一般公司則采取自己投入新創事業開發之途徑,如果能夠成功,成本顯然低廉很多,但是要投入時間成本。采取以何種方式成長,端視公司之成長戰略而異,從企業地域特色來看,西方大公司比較偏好以并購方式成長,東方之企業大都采取企業內新創事業之成長模式。
兩種模式
在東方企業內,新創事業之方向大致可以分成幾種模式:
一是在自己已經熟悉之產業市場,找尋新產品事業機會,擴大在該產業之扎根能力。日本Toyota公司就是不斷在轎車市場創新產品,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廠;Acer則專注在計算機市場發展,這種成長的模式必須以質量或是成本控制為公司之核心專長。
二是利用本身之核心能力,進入其他新的產業或市場。這種成長模式困難度顯然比第一種方式高很多。因為要進入另一個領域或產業之專業知識障礙較高,一般成功率比較低,也需要有長期抗戰或失敗收場之心理準備。HP在2000年一度想進入IT顧問咨詢行業,但是不到幾年時間就草草收兵,而反之IBM則自1993年開始成功的進入顧問行業,至今每年給IBM帶來將近300億美元之顧問服務收入。IBM是利用其近百年來積累之企業管理經驗,將這些管理經驗之核心專長打包成為產品,成功的開創出藍海。這種模式的成功需要許多的創新血液,以價值創新開創新的事業藍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