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異軍突起,能源結構和生產布局日益優化。五年里,我國清潔能源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水電方面,龍灘、景洪、小灣、瀑布溝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我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核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05年以來,國家先后核準了遼寧紅沿河、福建寧德、廣東陽江、浙江方家山、山東海陽、海南昌江、廣西防城港等10個核電項目,共28臺機組、3130萬千瓦,我國核電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風電產業迅猛發展,全國風電吊裝容量累計達到4000萬千瓦,連續5年翻番增長;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有序啟動,2009年敦煌1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招標,現已建成,全部并網發電,2010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同時,沼氣、生物質發電等新型能源在農村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熱電聯產破解了北方高寒地區城市居民的供暖難題。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對完成我國“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部位于北京中關村的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全球最先進的單機容量6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研發工作順利展開。
如無意外,中國首臺自主研發的6兆瓦風電機組樣機將于今年6月在北京下線。這意味著,中國有可能成為繼德國之后,第二個能自主生產當今最大單機容量風機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能源研究會公布的2010年中國能源整體消費狀況顯示,去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
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做出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到45%。
中國實現承諾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事實上,中國對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長期依賴已導致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不僅中央高度關注,地方政府也在以實際行動推進能源利用向“綠”轉。
四川省“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未來5年將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水電基地。
金窩、仁宗海、大發三個水電項目近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為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至此,四川省CDM項目達到276個,估計二氧化碳年減排量可超過4784萬噸。
雖然出現過質疑的聲音,但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在熱烈討論并積極發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
到2012年,北京預計將推廣3萬輛私人電動乘用車,并配套建設充電站100座以及36000個電動車充電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