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家電網”)曾表示,到2020年中國的電網最多接納1億千瓦風電。而僅一年后,這一目標的實現時間就被提前了5年。昨天,國家電網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智能電網“十二五”末將接納風電1億千瓦。
目前電能儲備是世界性難題,儲能問題一日不解決,風電電流的不穩定性就難以克服,其并網也將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被迫采取大范圍消納的方式。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電網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建設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該網架將連接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
存量資金新布局 指標股漸漸受益 守株待兔 關注低估值偏周期品種 個稅起征點上調 利好消費行業 回A受捧 15億資金高位追逐金隅 [微博]大盤一月之中還有三跌 [股吧]強勢洗盤暴露主力驚天陰謀 [知道]炒股和炒黃金比哪個更賺錢 2015年,我國的非化石能源裝機將達到4.7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32%。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風電行業的飛速發展之下,智能電網的建設速度如果難以與之實現同步,則將遏制風電行業的發展,影響其終端市場。根據國家電網昨天宣布的這一進展來看,風電相關行業如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以及風電場的運營企業將迎來利好。
風機塔筒制造商遼寧新興佳集團(CTEK.NASDAQ,下稱“新興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呂蓓告訴本報,她對風電并網方面的這一進展表示樂觀,認為這將對新興佳所在的風機配件制造行業有一定程度利好。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也向本報表示,此次國家電網明確提出風電并網達到1億千瓦,等于直接把市場“蛋糕”做大了。明確提出這一目標后,風電市場中的相關企業受并網因素的制約會小很多。風電并網提速后,風電場運營企業中受惠最大的應屬五大電力集團以及中廣核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神華集團等大型能源企業,因為國內主要的風電場都由這些央企運營。
不過,東興證券分析師周宏宇指出,2010年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4000萬千瓦,其中有30%左右未實現并網,處于閑置狀態。其中原因雖多,但也包括風電場運營商與電網企業利益協調不暢。例如小型的風電場建設單獨的輸配電設備成本較高,因此要和電網企業協調。但由于電網企業本身并無并網的經濟驅動力,因此即使確定并網目標,實際協調也未必暢通。
而風電設備制造行業則中小企業集中,行業競爭已近白熱化,整合、洗牌趨勢十分明顯。因此盡管風電并網率在逐年上升,但很難為此類企業帶來利好。
周宏宇表示,目前風電設備制造市場的前5家龍頭企業產能已基本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其他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預計2到5年內行業將進行洗牌,屆時整合后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可能不超過10家。
施鵬飛認為,真正受惠的可能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601558.SH)及東方電氣(600875.SH)這三家整機設備供應龍頭企業。據了解這三家企業占據了國內風電裝備制造市場60%的份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