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州是貴陽南站的一名普通鐵路工人,今年45歲的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硬是憑著一股子韌勁,在工作之余將難懂的數學、物理知識弄懂,并經過兩年的鉆研,終于將節(jié)水技術轉變成國家專利。
談起從節(jié)水,劉師傅告訴記者,他的節(jié)水方案也是從日常生活中琢磨出來的。全國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的用戶很多,他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每次使用熱水器的時候,都會先將管子里殘留的冷水全部流走后才是熱水,而這一段管子里的水,就是他節(jié)水的目標。
劉師傅拿著一根橡皮水管告訴記者,他通過卷尺、玻璃杯等土辦法測算后發(fā)現,一根1米長直徑在20厘米的橡膠管,可裝水250克,而部分人家從樓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接入家中,距離則更長,如果每次使用熱水,都將這近百甚至上千克的水放走實在可惜,全國那么多人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