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中國LED產業快馬加鞭式的急速發展,似乎彌漫著一種過熱氣氛。上游廠家紛紛擴產或提出新建廠房計劃,同時,新建廠房、MOCVD規劃數量也不斷創高,很多地方政府也加入了LED產業發展的大潮,全力打造本地的LED產業,購買MOCVD設備提供補貼、大筆定向采購訂單等刺激性政策紛紛出臺。
而此時,擔憂中國LED上游產能過剩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或質疑或批判。不可否認,根據各地規劃的產能和MOCVD的計劃安裝量,中國未來幾年的上游產能有可能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但筆者認為適當警示是必要的,但產能過剩之憂無需過分渲染。
目前判斷產能過剩的主要依據是中國規劃中的MOCVD數量。根據SEMI跟蹤統計分析,中國大陸實際安裝的MOCVD數量滯后于計劃或者宣布的數量,并且不少廠家計劃增加的幾十臺甚至上百臺MOCVD是通過幾個階段來實施的,整個時間跨度較長,企業完全可以根據當時市場實際情況來調整。因此目前一些機構所預計的MOCVD數量存在偏大的可能。盡管如此,中國兩年之后的MOCVD實際安裝量將達到很大的規模,到2012年中國LED上游產能將成數倍釋放。
不過,也應該看到,目前在LED中下游產業上,中國無疑已成為LED大國,2010年我國LED整體產業銷售產值達到千億級別,并以每年30%的速度繼續增長。中國LED全彩屏、LED景觀照明等應用產品的產量都高居世界第一,并成為重要的出口生產基地。在目前LED產業兩大驅動因素的液晶電視和通用照明市場上,中國具有非常巨大的潛力優勢。
中國既是液晶電視的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據預計,2011年之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消費市場。此外,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照明光源如熒光節能燈、白熾燈等的制造和出口基地,2010年中國各類照明光源產量將可達到150億只以上。隨著LED在該類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攀升,中國LED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關于中國LED產業上游的產能問題,筆者認為更應該防止結構性產能過剩。首先,目前國內新上的LED外延和芯片制造項目大都集中在藍綠光部分,其中,氮化鎵藍光芯片作為LED照明的基礎,目前投資集中程度很高。另外,目前國內大部分廠家的技術和工藝能力相對集中在小尺寸芯片產品上,應用方向主要為顯示屏、裝飾等。而在技術要求較高的部分,如通用照明所需要的大尺寸高功率芯片等產品,仍然依賴進口,國內廠商在此類市場占有率很低。雖然國內有廠家開始推出針對功能性照明的大功率芯片,但無論光效還是性能一致性、產品良率等,和國外先進制造企業差距較大。
近年來,國外廠家不斷推出新產品,比如AC-LED、高壓LED以及高光效、低色溫、高顯色性的LED產品等,讓我們看到了LED走向通用照明的步伐在不斷加快。試想一兩年之后,如果中國的LED上游廠家仍然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上,在對LED需求有著決定性影響的通用照明市場上卻沒有占據一席之地,上游產能過剩將顯而易見。因此,中國LED上游制造業在產能增長的同時,更應該加速技術革新,避免產品結構過于同質和集中,以防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