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報告指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不受限制地增加,時至2020年,地球表面溫度將至少升高2.4攝氏度,加上世界人口進一步增加,將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災難性影響。
這份名為《糧食缺口: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的影響》的報告是全球生態基金會編纂的。報告說,時至202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增加大約9億。與此同時,報告估計小麥產量與需求量的缺口將為14%,也就是說需求比產量高出14%。稻米和玉米的缺口分別是11%和9%。只有大豆產量會出現增加,比需求高出5%。
這個非營利機構的負責人說,報告是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及聯合國其他機構發表的主要文件撰寫的。
本月公布的另一項基于電腦模型完成的研究發現,即便人類在2 1 0 0年停止大肆制造二氧化碳,全球變暖的殘余影響可能還將持續1 0 0 0年。
研究指出,到3 0 0 0年,全球變暖將不光是一個熱門話題———南極西部冰原可能會坍塌,全球海平面將上升4米。
報告說,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兩個基本要素水和氣候影響最大。由于降雨量發生變化,對灌溉用水的需求增加,而氣溫升高使糧食生產的地理布局也會發生調整。
報告估計,氣候變化會對全世界4種主要糧食作物構成影響,其中包括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糧食缺口會影響人類的食品供應和畜牧業生產,因為全世界大約35%的谷物被用作動物飼料。
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指出,由于上述原因,糧食價格將在今后10年間上漲20%。
聯合國糧農組織說,目前有1/7的人口營養不良,糧食價格上漲,這一比例將在2020年達到1/5。
報告的作者之一、全球生態基金會的執行主管利利安娜·希薩斯說:“如果我們不拿出行動,不光是后世子孫,我們這代人也將付出慘重代價。”
法新社華盛頓1月18日電 全球人口爆炸和氣候變化的持續影響可能在未來10年導致全球糧食短缺,但這對某些國家來說不盡是壞消息。
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中國、埃塞俄比亞和一些北歐國家都在上述國家之列,其農作物將因氣溫和降雨變化而增產。
利利安娜·希薩斯說:“這項分析是根據《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第四份評估報告》的結論作出的。”
氣候變化可能對美國的玉米種植造成負面影響,但不會影響小麥種植。北歐的小麥產量可能增加3%至4%。
與此同時,亞洲大陸各地的農作物受氣候變化影響存在巨大差異。世界第二大稻米和小麥生產國印度的農作物可能減產30%。但世界最大的稻米和小麥生產國中國的農作物可能增產20%。
氣溫升高和降雨變化也可能提高世界第六大咖啡生產國埃塞俄比亞的主要農作物咖啡的產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