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需求持續增長及行業供不應求的形勢下,我國光伏產品生產商不需花費太多資金和精力在研發創新上,僅靠出口組裝制造的半成品就能夠實現不錯的毛利率。隨著全球化競爭加劇,很多光伏企業意識到,沒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及足夠的技術儲備,很難在全球化競爭中勝出。
2010年下半年,以精功科技實現多晶硅鑄錠爐國產化等為代表,在技術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其公司股價一路高攀,也證實了擁有自身研發力量對于光伏企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為了避免被淘汰,國內光伏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回補研發“缺課”。
技術缺乏導致“多頭在外”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一直備受“裝備在外、原料在外、市場在外”的詬病。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的光伏行業存在裝備依賴進口、高純度多晶硅原料依賴進口以及生產過程中存在污染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原因,即缺乏自主技術研發。
技術研發的缺乏也讓我國光伏行業發展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首先是從多晶硅到電池組件漫長的生產環節中,多數生產設備都要依靠進口,這直接導致我國光伏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是生產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甚至一度導致輿論對我國光伏產業產生質疑。
不少吃了苦頭的光伏企業開始在光伏生產過程的裝備和耗材以及光伏發電技術研發方面下工夫,例如有的光伏企業研發效率更高的電池,有的企業則在生產工藝上進一步優化,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晶硅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關鍵設備單晶硅生長爐以及多晶硅鑄錠爐、硅片切割機等方面,國內已有部分企業在國產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并逐步實現批量生產。例如天龍光電(300029)在單晶硅生長爐國產化方面進入較早,如今已經占有國內30%左右的市場。在多晶硅鑄錠爐方面,精功科技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屢接訂單,而大族激光(002008)逐步開發并生產了多晶硅片激光劃片機、切割機,薄膜電池激光刻劃機、激光掃邊機等太陽能專用設備。
回補研發“缺課”
對于光伏企業而言,一方面面臨越來越多國內外同行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必須不斷實現技術突破,保證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行業發展中不被甩在后面。如今,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意識到,要獲得持續發展,并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必須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
中電光伏2010年12月份披露將新建一棟研發大樓,用于投資2977萬美元的研發檢測中心和投資9900萬美元的200MW硅太陽電池生產線項目,將增加光伏檢測設備、1條研發試驗線,同時安裝3條200MW硅太陽電池生產線。中環股份(002129)日前披露,將利用部分募集資金投入IGBT及光電子器件用區熔單晶硅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除了自身“埋頭”研發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借用“他山之石”。有的光伏企業收購擁有技術和研發優勢的同行,以充實自身實力。例如,天龍光電使用1.19億元超募資金用于收購上海杰姆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68%股權,該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以進行石墨熱場設計的企業。研究人士表示,作為光伏生產過程中的重要耗材,石墨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本報記者 邢佰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