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東:這個量很難達到,通過加大政策力度,把一些困難解決掉。新能源車也好,跟其他的車一樣,新產品也好,你畢竟開發一個新產品,新產品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違背不了科學規律。況且我們這個技術積累,現在還有一定的差距,跟國外相比。如果加大政策力度,還有點希望。
劉心文:我個人認為,2015年50萬可能有些難度,但是2020年500萬,不是沒有可能。過去幾年中國汽車市場飛速發展,令全世界大跌眼鏡,如果老百姓真正認知了電動車的好處,我相信那個時代就到來了。一些用戶對電動車沒有概念,或者覺得好像離的太遠,開過以后就覺得很好,但是一問到價格可能有些猶豫。從車本身來講確實有優勢,開過的人,跟沒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我覺得大眾認知能達到這個地步就可以了。
由毅:從我個人的觀點,具體的數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國家新的五年規劃,新能源產業有一個戰略方向,這個戰略方向從國家這個層面明確一下,帶來國家整個產業鏈的扶持政策。整車企業也好,零部件也好,投入的方向更明確一些,更積極一些。產業鏈,不包括汽車廠,充電整個服務,甚至包括以后這么多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產業鏈上會更多一些。我覺得50萬可能會有點難,但是還是有希望。
主持人:新能源很多問題,但對于新能源車,包括電動車在內新能源車的爭論并不是壞事,越爭越明。第二個我們過去面對的問題,成本,可靠性,基礎設施,現在來看比亞迪剛才講的雙向逆變充放電空中加油機,這個問題好像似乎也可以解決??煽啃?,我想隨著現在已有的電動車在試運營過程當中,逐漸被大家接受。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成本,成本這個問題,靠什么,是靠補貼嗎?是靠未來嗎?付于武先生講,一旦這個技術停下來,再恢復起來非常難,但是如果企業投入這么多,沒有產出,不停,就賠錢,誰來負這個責任,我想這個問題繼續留著,在下一屆新能源汽車論壇上繼續談吧。
論壇觀察:平面媒體要善于使用“非版面武器”
經過短短一個月的籌備后,南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之路”論壇,終于在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夕圓滿落下了帷幕。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和Betterplace中國區運營總監周江龍等重量級嘉賓的精彩演講,論壇主持人與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李云飛、上汽集團新能源和技術管理部總監黃晨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由毅、奇瑞新能源汽車總經理劉心文和東風日產技術中心副中心長徐建明等企業界人士就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熱點問題的深度探討與交流,再加上國內十多家主流媒體的積極參與,讓此次“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之路”論壇產生了巨大的“新聞價值”,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而這也是南都全媒體汽車事業中心在新聞報道版面之外又一次成功的嘗試!
在網絡及各種網絡衍生“新媒體”的沖擊下,很多人在“慨嘆”報紙這類傳統媒體的“日漸式微”。但事實上,不同的媒體會有不同的境況,就像不同的新媒體也有不同的境況一樣。作為一家主流的、有歷史積淀的、靠過去的種種努力凝聚了上百萬讀者的“傳統媒體”,實踐證明,南都還有很多的“非版面”武器可以使用。而依托南都的凝聚力辦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論壇,就是這類武器之一類。事實也證明,此次南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之路”論壇的成功舉辦,參與的嘉賓如此眾多、級別如此之高;參與的企業如此踴躍、發言如此坦誠開放;參與的媒體如此積極,就熱點問題不斷地追問,所體現出的“論壇”效應,早已經大大超越了看得見的版面的效果。
尤其欣慰和感動的是,在3月22日至4月20日實際上連一個月時間都不到的籌備時間內,論壇獲邀嘉賓、企業界人士和各界媒體同仁,一聽到論壇是由南都主辦之后的那種積極主動參與的熱情,讓論壇主辦者深信,有南都這個平臺存在,今后我們陸續推出的各種論壇,必定會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水平,越來越受人關注?。ㄖ熘旋R)
鏈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看點
《規劃》對于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兑巹潯访鞔_了新能源車的發展路線: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兑巹潯分羞€制定了新能源車發展的中長期目標: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規劃》要求汽車企業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做到如下四點。
一要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建立研發體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大幅提高汽車燃料經濟性水平和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可靠性、輕量化水平。
二要加快推廣應用和試點示范。實施鼓勵購買和使用節能汽車政策,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
三要因地制宜建設慢速充電樁和公共快速充換電設施,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
四要完善標準體系和準入管理制度,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強科研和人才保障,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