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市提出到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城市,并計劃在到2015年二氧化碳減排20%之前,英國倫敦市也提出到2025年之前的低碳城市建設目標。中國的保定等十余個城市也提出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
“在沒有低碳城市指標體系以及不清楚怎樣建設低碳城市的情況下,這些城市叫低碳城市不是很合適,應該叫低碳行動領導力城市。”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玉紅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低碳城市的困惑
“發展低碳城市首先就需要發展低碳經濟,城市作為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體,首先就需要明確低碳經濟的內涵。”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莊貴陽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關于低碳經濟的內涵,最早出現的官方文件就是2003年英國的白皮書要求建立一個低碳經濟體,并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其前提條件就是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限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以防止全球變暖的嚴重負面影響,并在此過程中尋求能源安全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英國的低碳經濟概念是以最終的絕對減排量為依據的,以全球生態安全為目標,注重實現低碳經濟。
以瑞典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所追求的低碳經濟概念是在GDP不斷增長的同時,碳排放量要絕對地下降,即GDP和碳排放量絕對脫鉤的狀態。當然英國提出的低碳經濟概念很顯然沒有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階段。
莊貴陽表示,中國學者對低碳經濟的認識是相對的,即在一定的碳排放約束下,碳生產和人們的發展要達到一定水平的經濟形態。中國要發展低碳城市就需要通過技術跨越式的發展來實現低碳,主要表現在城市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消費者行為的理性化。
發展低碳城市就需要明確低碳經濟的三個核心特征:首先是低碳排放;其次就是具有較高的碳生產能力;最后是低碳的階段性。在低碳城市的建設中,需要考慮城市的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消費模式和技術水平。
低碳城市發展低碳經濟是建立在一整套衡量低碳經濟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的,從低碳產出、低碳資源、低碳政策等方面提出一套指標,并且進行運用,現在中國很多城市甚至沒有一個能源表。
2010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某些方面的失敗,催生了來自地方城市的區域性行動,通過地方層面的國際合作,讓城市層面的合作為國家合作提供了實驗室的功能。
目前,國脈的低碳城市建設是基于絕對的減排時間為基本綱領,以減排結果為目標,配合相關的政策和規劃文件來實施宜居,來指導低碳城市的社區規劃和能源使用。而中國的低碳城市建設總體上是零散的,嘗試性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低碳城市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