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和發改委等部門正在各地頻繁調研,考察多晶硅生產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并且還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與一些多晶硅生產企業負責人探討將實行了一年多時間的多晶硅項目審批政策適度放寬的必要性。
2009年9月底,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文件明確指出國內 多晶硅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指出政府今后將不再審批3000噸以下的多晶硅項目,特別要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這一 政策出臺后,國內多晶硅行業產能擴張的步伐有所減緩,應該說達到一部分《意見》預期的效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意見》中心思想非常明確,那就是利用多晶硅行業資本密集的屬性和新上項目的產能門檻將資金實力不夠的企業阻擋 在行業外。應該說,這種調控方式有著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當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來世界光伏市場整體需求旺盛,導 致國內多晶硅市場出現了供應偏緊的局面;另外,當前國內企業新建的多晶硅項目大多超過了3000噸的門檻,《意見》對多晶硅行業產能的調控顯得有些力不從 心。這些都表明,《意見》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能適應新情況。
李勝茂認為,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總體發展較為健康,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類似出臺《意見》這樣的行政調控手段應適時調 整和退出。多晶硅的生產和提純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能和產生一些污染物,只有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生產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做到節能安排。所以在新上多晶硅項 目通過環保部門嚴格的環評程序后,如果其能耗過高,那么必然會推高企業的生產成本,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面臨不利局面,行業內最終剩下的企業必然是符合節能降 耗要求的企業。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多晶硅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面對國內市場多晶硅需求旺盛的現狀,今年下半年以來許多國 內企業都在大肆擴張多晶硅產能,所以近期關于國內多晶硅行業投資過熱的話題又開始受到各方關注。其實,當前新上的多晶硅產能大多是優質產能,而非低水平重 復建設,所以未來這些項目達產后,市場需求應該比較旺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