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全城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產生出符合標準的“清潔水”,再通過21公里管道重新輸送到椒江各條內河……”
12月15日,時值我市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臺州市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方湖曉穿著雨靴,站在泥濘的施工地上,跟記者介紹著中水回用工程的每個細節。
今年8月份,椒江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和再生水回用工程正式投運,這是浙江省首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大型中水回用工程,也標志著臺州市進入了一個“廢水變資源”時代。
該工程是省重點建設工程,歷時4年,總投資4.5億元,可新增日處理10萬噸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同時每天回收處理后產生的5萬噸可利用中水,每年節水達1800多萬噸,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庫庫容,可創造出社會效益3000多萬元。
在中水回用一、二期工程的基礎上,我市政府部門又追加投入八千多萬元,用于椒江內河水系21公里管網工程建設。“21公里管網覆蓋整個椒江內河水系。”方湖曉說,管道鋪設完成后,每天5萬噸經過深處理的二次水源將重歸河道。
“新成員”的加入將給椒江內河水系帶來新變化。方湖曉介紹,二次水源從高處沖入河道,帶來大量氧氣,能夠增加河道自然凈化能力,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進行水的循環利用之后,既保證了河道的流動,又能提供相對較清潔的水源。二次水源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市政等方面。“目前,椒江區醫化基地內的部分工業企業已用上了中水。”方湖曉說,由于價格只有自來水的一半左右,中水已成為醫化基地用水大戶爭相搶訂的水源,他們已與海正、東港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意向用水協議,按照每天供應2萬噸中水測算,每年可為企業節省支出近1500萬元。
“由于管網還未完工,我們的二次水源都補給了九條河。”方湖曉說,中水回用工程采用曝氣生物濾池+轉盤過濾+消毒的先進工藝,能去除SS、COD、BOD等有害物質,經處理過的中水水質可達二類用水標準。目前,九條河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
另據了解,中水回用21公里管網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工,屆時,整個椒江內河水系每天可獲得5噸的“清水”補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