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當地時間7日,中國代表團高級顧問、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教授在代表團駐地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大會既是一個“國際話題”,同時也是一個與國家發展戰略轉型密切相關的“國內話題”。他對目前國內備受關注的環保稅、低碳戰略等話題進行了解讀。
記者:中國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出臺環保稅的設想,您如何看待即將到來的“碳稅”征收?
何教授:最近以來,我國一直在進行能源價格體系改革。作為能源價格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家層面提出“碳稅”主張是一個重要的契機。當然,具體碳稅的征收方式,還在研究之中,需要有一個研究與試點的過程,近期內還不會馬上實施。但這種新設想的提出,本身推動了各界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關注。
記者:碳稅的征收,是否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何教授: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正試圖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碳稅的征收,將極大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實現企業能耗的降低。
不可否認的是,對高耗能企業來說,碳稅的征收的確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同樣是推動高耗企業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的重要動力,推動高耗能企業采用新的節能技術,進而推動中國整個經濟產業轉型。另外,從國際經驗看,我國也會平衡和調整相關稅收稅種,初期階段征收碳稅時采取降低其他稅收的過渡措施,減少碳稅對企業發展的沖擊。
記者:對我國日益流行的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您怎么看待?對企業來說,目前是否只是一種作秀行為?
何教授:中國從國家層面已經日益重視低碳經濟的培育。而對企業來說,低碳意味著企業本身競爭力的增強,意味著一種新的經濟增長點。一個企業一旦在同行業之間擁有了“低碳”因素,在競爭壓力下就必然走到了企業發展的前列。
從目前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口號性可能多一些,一些企業也可能存在著作秀成分。但要看到,“低碳”是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潮流,會引發國際社會相應競爭規則的變動。企業掌握低碳技術,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而且低碳技術的創新和快速產業化發展,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企業難得的發展機遇。企業領導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認識“低碳”潮流對自身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在以低碳為特征的新的競爭形勢對本行業產生顯著影響之前,就能進行超前部署,未雨綢繆,打造低碳競爭優勢,而且能抓住商機,乘勢發展壯大。所以當前國內很多企業重視低碳發展,制定低碳行動計劃,也是在適應國內外新形勢,打造自身競爭力。
“廣東重視低碳發展
走在了全國前列”
記者:
能否談談您對目前廣東省政府或企業推行“低碳經濟”的看法?
何教授:廣東省是我國五省八市低碳建設試點之一,反映了廣東省重視低碳發展,在理念和行動方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廣東省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強度與其他省市相比較低,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高出2~3倍。今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仍會持續增長,但要努力提高能源消費和相應碳排放所產出的經濟效益。
廣東目前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低碳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實現向低碳發展轉型。
廣東省經濟體量較大,但能源資源不足,實現低碳發展也是廣東省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廣東省在核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有較好基礎,科技創新能力較強,高新科技產業的比例也較高,產業轉型力度很大,今后通過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低碳技術創新,廣東省可以在國內率先探索出一條新型的低碳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