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連年翻塘死魚,目前水質為劣五類的南湖,水環境狀況受到市民廣泛關注。昨日獲悉,武漢已完成《南湖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方案》的編制,計劃斥資18.1億元綜合整治南湖水環境。
南湖匯水面積44.7平方公里,岸線長23公里,被湖中堤分隔為大南湖和小南湖,是武漢市僅次于東湖的第二大城中湖,周邊高校云集、樓盤林立。因環境污染問題,已嚴重影響城市功能的提升。
依據規劃,南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包括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污泥清除、水生態修復、岸線整治等,工程投資達16.6億元。同時,為提升環境、美化南湖,規劃還將以“項鏈串珍珠”的一環十節點形式,建設南湖濱水休閑空間,沿岸線布設南湖明珠、幸福時光、南湖月色、清風茶舍、南湖新城、林山綠水、杉林長堤、民族之光、湖畔悠然、碧波港灣等十景。
此規劃由洪山區政府、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共同編制完成。目前,洪山區已投資2400萬元,率先啟動麗島花園至幸福村段的一期示范整治工程。
南湖水清應有時
家住水藍郡的王師傅回憶,上世紀50年代,南湖水質非常好,清澈透明,可下湖游泳。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南湖填占現象嚴重,周邊大量建起了機關、工廠、學校,工業和生活廢水直接排入南湖,水質迅速惡化。
武漢市水務局介紹,南湖周邊原有排污口12處,近年通過”清水入湖”工程,6處已完成截污,仍有6處污水直接入湖。
龍王嘴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截污而來的污水難以得到完全處理。該廠每天約15萬至18萬噸尾水,直接排入小南湖區域,水質為一級B標準,仍為劣V類,也成為南湖的污染源。
據《南湖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方案》,南湖將首先實施所有排污口截污,完善南湖周邊污水收集系統、擴大龍王嘴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提高尾水出水等級。
湖泊清淤及水生態修復同時展開。據統計,清淤總量約達400萬立方米,這些淤泥經無害化處理后,可用于周邊造地、堆島、岸線修整等。另外,南湖將布設108公頃水生植物、300畝植物浮床、500畝人工水草,以吸收、吸附、分解、富集、沉淀水體營養鹽和污染物。
在西北部及南部湖灣,還將使用超大流量射流曝氣機進行曝氣,促進水體循環,并于夏季在4個湖灣使用高效凈水劑,提高水體透明度,為植物生長及人工水草工程創造條件。
遠期至2020年,南湖與官橋湖之間將建設連通渠道,使南湖與“大東湖生態水網”相連,并新建南湖與湯遜湖或南湖與野芷湖的通道,實現南湖與湯遜湖水系的連通。
武漢市水務局表示,江城將力爭通過這些工程的完成,使南湖形成水清景美,集觀景、休憩、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中湖景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