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LED是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簡稱,不同種類LED能夠發出從紅外線到藍光之間不同波長的光線,近年來LED最吸引人的發展是在藍光LED上涂上螢光粉,將藍光轉化成白光的白光LED產品。它不但能夠高效率地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光能,而且擁有最長達數萬小時至10萬小時的使用壽命,同時具備省電、環保無汞、體積小響應快速、高耐震、可應用在低溫環境、光源具方向性、造成光害少、并且色彩飽和度高與色域豐富等優點,因此LED被稱為世紀新光源。
作為繼明火和白熾燈之后的第三次照明革命,半導體照明(LED)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領域之一。科技部國家半導體照明辦主任吳玲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半導體LED作為節能、環保的主要技術,已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與“十一五”國家“863”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并給予大力支持。
啟動“照明工程”
我國LED產業初具規模
半導體照明正在引發世界范圍內照明光源的一場革命。作為新型高效固體光源,半導體照明具有長壽命、節能環保、色彩豐富、微型化等優點,將成為人類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飛躍。近年日本“21世紀光計劃”、美國“下一代照明計劃”、歐盟“彩虹計劃”、韓國“GaN半導體發光計劃”等政府計劃紛紛出臺。
面對半導體照明的巨大商機和發展前景,世界各國紛紛加緊立法,鼓勵使用節能型光源。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分別將從2009、2010和2020年開始禁用白熾燈泡。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LED的應用市場將從2004年的125億美元提高到500億美元。
我國是世界照明光源和燈具生產第一大國,2006年行業銷售1600億元,但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僅占世界市場18%,大而不強。發展半導體照明,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為此,我國于2003年10月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成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管理辦公室,通過政策指導及鼓勵措施,推動國內LED產業和照明工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LED產品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能力逐漸提高,器件可靠性研究位置愈發突出,測試方法與標準也漸行漸近,所有這一切均標志著中國LED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LED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外延片的生產、芯片的制備和封裝,以及LED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吳玲進一步介紹說,“根據科技部“十一五”863計劃,國家在新材料技術領域“半導體照明工程”項目總投入經費3.5億元。從總體情況看,項目開局良好,整體進展順利,部分課題提前完成階段性目標。100流明/瓦LED制造技術提前完成階段性指標,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已經具備可持續技術創新的能力。截至2007年11月,項目承擔單位已申請專利241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52項,申請國外專利17項,帶動產業投資近20億元。”
據統計,2007年,全國LED顯示屏的市場規模達到了72億元,較2006年的50億元增長了44%。2007年我國LED芯片產值達到15億元,較2006年的10.5億元增長43%;2007年我國LED封裝產值達到168億元,較2006年的148億元增長15%。LED產量則由2006年的660億只增加24%,達到820億只,其中高亮度LED產值達到120億元,占LED總銷售額的71%。2007年我國應用產品產值已經超過300億元,已成為LED全彩顯示屏、太陽能LED景觀照明燈應用產品世界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新興的半導體照明產業正在形成。
突破“專利圍城”
爭奪LED產業的制高點
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就是標準的競爭。由于LED相關的專利權極多,對于擁有專利權的廠商,容易在市場上造成壟斷局面,并讓其他廠商必須回避與其相關的關鍵技術,而因而喪失市場先機,故對于研發能力不足的廠商,較難進入本產業。
由于我國在LED領域里的高速發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針對包括我國LED企業在內的“337”專利調查,并申請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一場搶占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制高點和話語權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吳玲表示,日前在國家半導體產業聯盟牽頭下,我國企業已迅速應訴,已經取得階段性的積極成果。
在談及“337”調查對于國內企業的警示,吳玲指出,隨著我國經濟逐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國內企業在加大自主創新,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同時,要研究專利戰略,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