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生(右一) 在河北首眼1600米地熱井回灌實驗工程現場指導
近日,河北省地熱資源開發研究所劉金生在遼寧營口市奧林匹克中心進行地源熱泵無壓回灌井獲得成功,這標志著無壓回灌技術在沿海地區取得突破,解決了沿海地區無法回灌的難題。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稱贊其,是世界地源熱泵回灌井史上的一個突破。
地熱惡采危害重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獲悉,近年來,利用地熱資源達到制冷或供熱目的,以成為目前節能環保的新思路,而淺層及深層地下水被利用后,許多用熱單位由于利益最大化卻沒有選擇循環利用,則是直接排放到了地表。不但造成了地下水資源的日漸枯竭,還對市民生活用水造成了影響。
而在使用地下水資源時,只有確保100%回灌,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循環使用、節能環保。而恰恰是地下水回灌卻始終是個難題,尤其是沿海沖擊平原地區,地下砂層致密,是公認的井水不易回灌地層。如果不能進行回灌,則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浪費,并可能引發地質災害。近年不少工程因不能回灌而停工,有的因回灌不了就把抽上來的水白白流掉。
有專家表示,地下水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目前各地出現的地裂縫形成原因,大多都與地下資源濫采有關。
“回灌醫生”破解世界難題搞鉆探出身的劉金生主任是個愛動腦筋的人,在自己30多年的實踐經驗中,他發現地下資源濫采對人類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他閱讀了大量技術書籍,向專家請教,并結合自己多年在鉆井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反復琢磨和試驗,終于摸索出了水源熱泵回灌技術。2000年,劉金生在衡水市做了5個水源熱泵回灌工程,回灌較為順利。此后,他發明的《地下水回灌循環利用方法》、《抽水回灌自動分水裝置》、《地熱井水位觀測裝置》,便報請國家專利部門獲得3項發明專利。
劉金生掌握了水源熱泵無壓回灌技術后,并沒有將技術藏得嚴嚴實實,也從不吝嗇自己的知識,他走到那里就把技術傳授到哪里,在每個工程中,無論誰想學,他都會毫不吝嗇地告訴大家,人們都親切地稱他是“回灌醫生”。
劉金生說,他目前所研究的水源熱泵無壓回灌技術,基本都是200米左右的的淺井,而內地一些地區只有在2000米左右的深井才能實現利用地熱資源,于是,他又開始了深井無壓回灌技術的研究。
河北首眼1600米地熱井回灌實驗開鉆
.jpg)
據邢臺市南宮熱力公司總經理吳玉虎介紹,從2007年以來,南宮市1500米以上的地熱井,共打了11眼,只提取熱水,沒有回灌措施,一到冬天供熱期間,大量含硫化物的廢水四處流淌,污染了耕地,污染了環境。今年7月,南宮市決定實施地熱深井回灌措施,11月4日上午,該市第一眼1600米地熱井回灌實驗工程的開工,吳玉虎對未來充滿希望,如果成功,該市2000米左右地熱井水污染環境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聽說此事后,多次來到現場進行查看指導,并稱贊說,“目前,世界各國地源熱泵都是加壓回灌,咱們是無壓回灌,這在世界地源熱泵回灌井史上是一個突破。劉金生的發明不僅是對我國的貢獻,也是對人類的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