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第十一屆中國光伏大會在南京舉行,全球第一大晶硅光伏電池制造商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與會做主題報告時表示,光伏產業作為世界各國大力重視的新興產業,目前已在五方面展開了全球博弈。
施正榮表示,光伏產業是一個全球性的產業,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世界光伏產業進入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進入全球博弈時代。據他分析,全球光伏產業的博弈主要表現在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博弈、太陽能與其他新能源的博弈、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政策與市場之間的博弈、晶硅與薄膜之間的博弈五個方面。
施正榮說,太陽能做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正在與傳統能源和其它新能源強奪市場份額。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正逐步推動太陽能發電成本愈來愈低。目前全球光伏產業仍然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產業。所以光伏產業的全球博弈歸根到底就是技術與政策的博弈。日前,全球光伏市場主要還是以歐洲美為主。就各國提供的上網電價政策來看,也是歐美國家為主體。因此,中國的光伏產量雖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國際光伏產業的博弈中仍處在“中國制造”環節。
施正榮用“尚未成型已經畸形、一哄而上、三高體征、四面楚歌”來形容國內光伏產業的現狀。他解釋稱:“光伏產業的半成原料來源和九成市場銷售都在國外,這種依附性發展格局,使國內一些光伏企業僅承擔了多晶硅生產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產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國外,從而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影響整個產業的生命力。雖然制造成本優于世界,但是如果一味地重視商業利潤而不關注企業的發展狀態,中國的光伏產業將很快擁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病態體征。在國際產業博弈中,面對國外的貿易壁壘和反傾銷制裁,將深深體會受制于人的‘五味雜陳’之味。”
他最后表示:“中國光伏產業要想改變‘自己創造1美元產值,卻替美國創造了9美元產值’的現狀。需要政府、行業、社會三者之間共同推動。未來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洗牌的格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