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看起來很美,但建設難度大,產業培育更需有長遠眼光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宋媛發自北京 “在中國和波蘭,人們到風車邊拍攝婚紗照。”英國《經濟學家》援引全球風能理事會官員史蒂夫的話,反駁那些認為風車不美觀,尤其那些因此反對海上風力發電的人。
報道說,在美國,因為肯尼迪家族和其他顯赫人物的反對——風車給這些富貴人家的海濱消夏別墅造成了“視覺障礙”,政府不得不修改一個10億美元的海上風電建設計劃,把風車數量從170個削減到130個,風車群將更呈長條形建設在離城鎮30公里外的海域。該計劃4月由美國總統奧巴馬批準,裝機46.8萬千瓦,有望成為美國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
顯然,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能源消耗日益增長的發展中大國,關于風車是否“有礙觀瞻”的討論顯然過于奢侈。更何況,海上風電具有不產生垃圾、不需要用水、幾乎不占用陸地等諸多優點。我們更關心的是:海上風電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9月結束的國內首輪百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中,江蘇濱海、射陽、東臺、大豐4個共1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特許權招標項目揭曉。這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項目已由示范工程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
成本:陸地風電的兩三倍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風電建設和發展,而風電行業發展屢超預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風能專委會理事長賀德馨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說。
陸地風電建設如火如荼,海上風電也風起云涌。目前沿海多省已完成或正在準備海上風電規劃,到十二五規劃末,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的海上風電裝機計劃分別是70萬、460萬、150萬、300萬和40萬千瓦,到2020年,上述地區的裝機規劃將增長到155萬、945萬、370萬、700萬和110萬千瓦。
“與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資源量多,品質好,且清潔環保,已成為國際風電發展的新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景全介紹,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近海風資源,近海1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1億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3億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4.9億千瓦。
我國潮間帶海域廣闊,適合建設海上風電場的資源比近海深水段區域更為豐富。初步估算,我國在5~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三峽電站原設計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
雖然海上風電資源豐富,但是作為海洋永久構筑物工程,海上風電場的建設要求比海上石油平臺建設要求還要高。因為海上風機底座要求更加堅固,從而使得樁基工程投入更大,且需要鋪設海底電纜來傳輸電能,加之建設、維護工作均需要專業船只和設備作業。因此,相對于約4.5億元至5億元的一個陸地風電場的建設成本,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至少是陸地風電場的兩三倍。
要大手筆進行海上風電開發馬虎不得。中國能源網董事總經理韓曉平告訴記者,最主要是選址,其次基礎制作、安裝施工方案、并網技術都要細致考慮,設備工況載荷計算(包括防鹽霧之類)也不能掉以輕心。
而中國沿海臺風的肆虐可能將成為海上風電開發的一大障礙。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曾對此發出警告:“受臺風影響,中國的海上風能資源并不等于‘風電資源’。”
“跳樓價”為的是配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