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茅理翔的打火機企業飛翔集團已經做到世界出口量第一,但是卻因為技術含量低、競爭激烈而面臨困境。這年春節,兒子茅忠群回家過節,那正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碩士的最后一年。
困境
年夜飯的餐桌上,茅忠群已經明顯地感受到父親的困境。
健談的茅理翔說:“我腦子里總是在反復思考企業的發展問題。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缺乏信用和有效的制約機制。許多企業你給他做,做來做去就變成他自己的了。既然這樣,那又何苦去試驗呢?”茅理翔把希望放到了兒子身上。
讓兒子到家族企業中來,一開始并不那么順利,茅忠群面臨著出國留學或者在上海就業的機會。“應該說,當時他也沒有做很明確的答復。”茅理翔說,“肯定他的思想斗爭還是非常激烈的。”在這個假期里,茅忠群在公司里邊上下轉來轉去。然后,母親出面做說服工作。茅忠群最后確定留下來。
工科背景的茅忠群說話非常簡潔,話不多,但有一個習慣動作,用手指在桌子上劃字。“創業之初我就對父親開出條件:第一,必須跳出以前,另外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爐灶。老員工不要,親戚不能進入;第三,關于方太方向性的決策,要由我說了算。”
茅忠群的這些條件,后來被證明是企業良好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也避免了家族企業普遍會遇到的裙帶關系的問題。同時,還是在以后面臨企業管理問題時茅忠群的“法寶”。
和很多家族企業面臨的交接班問題不一樣的是,茅忠群來到父親的企業,一開始不是繼承或者“守業”,而是要進行第二次創業。茅忠群必須和父親重新打一片天下。顯然,這是一件艱難和冒險的事情。茅理翔說:“我也很擔心,如果失敗的話,關系到兒子的前程。”
初出校門,還是一副大學生模樣的茅忠群開始和父親一起,做調查和研究。最終,他們選定做油煙機項目。在確定商品品牌時,茅忠群的“固執”開始表現了出來。茅理翔清楚地記得9年前的場景:“我認為應該叫‘飛翔’,對這個名字我很有感情,而且,飛翔集團已全類注冊,什么產品都可以生產。如果另外注冊一個商標,少說也要拖半年。”
但是,茅忠群并不同意這樣做,他的方案是“方太”。父子倆相持不下整整3個月。茅理翔說:“最后我是跟他真的吵了一架。”這也沒用。于是,茅忠群的母親再次出馬,但這次是做茅理翔的工作。于是有了現在的“方太”。
經常談到晚上11點
1996年成立的時候,方太規模非常小。“只有兩三個人、將近20個平方的辦公室,很少的資金。”但茅忠群的教育背景讓他在產品研發上有很大優勢。“包括設計產品我也參與,”茅忠群說。
“應該說,前幾年的企業管理都是以我為中心。”茅忠群說。茅理翔的幫助和指導來自更直接的方面。一個在創業前幾年一直貫穿在父子倆管理上的特點是:相互不斷的交流和商量。“我和父親不斷地就一些問題交流,人員的管理到產品的銷售,幾乎是事無巨細。”茅忠群說。
茅理翔和茅忠群的辦公室就是里外間。“我們這樣的交流很方便。”茅理翔說。
茅忠群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便是回到家,父子談論的還是企業的事
鄉鎮企業素有“富不過三五載”之說,而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茅理翔、總經理茅忠群父子兩人卻使一個經營了15年的鄉鎮企業至今仍然保持著100%的年增長率。
父親茅理翔,人稱“世界點火槍大王”,14年前,在政府沒撥一分錢的情況下,他白手起家,找項目,跑市場,把一個8個月沒發工資的鄉辦小廠發展成為名噪一方的飛翔集團。而就在企業漸漸步入正軌,點火槍生意在全世界鋪開之時,市場競爭引發的價格大戰卻扼住飛翔集團的咽喉。
要發展,只有轉變思路,二次創業。在這個岔路口,父親想到了剛剛獲得上海交大碩士學位、正準備赴美留學的兒子茅忠群。沒過多久,在確定了發展吸油煙機的大方向之后,茅理翔便把企業交給兒子管理了。茅理翔說兒子學歷高,在品牌意識、精品意識等方面要超過他。而茅忠群缺少實際管理經驗,所以也經常到父親那里取經,一老一少形成互補。小茅初到公司時,很多職工只把他看作是初出校門的大學生,但在二次創業選擇項目時,老茅的觀點是上微波爐,茅忠群卻認為抽油煙機更合適,市場調查結果證明,茅忠群的觀點更正確。此外,茅忠群還主持策劃了“方太”品牌,一舉取得成功。開始時“方太”這個名字有90%的人反對,但他還是定下了這個名字。其實單是這兩招,職工們就已經對茅忠群刮目相看,認為這位大學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財產問題一直是家族制企業里最敏感和最尖銳的焦點。老茅把他的家族產權觀念總結為“口袋論”,就是說要把利益放在一個口袋里,同一個口袋的人可以一起經營,他們會有同樣的利益。即使在兄弟之間,分家后利益不同,家族矛盾也會上升為管理矛盾,給企業埋下定時炸彈,最后導致家族和企業分崩離析。他提出夫人和兒子與自己屬同一個“口袋”,不會與自己爭利益,不存在遺產歸屬問題。為了防止公司成為家族沖突的犧牲品,老茅給女兒單獨制作了一個口袋。與方太公司相鄰的菱克塑料廠的老板,就是茅理翔的女兒。女兒的廠子也是老茅投資,現在是方太公司的外協廠。雖然加工的是方太公司的產品,但方太公司將之與其它外協廠一樣對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