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電據海南省水務廳最新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海南22座污水處理廠建成并運營,總處理能力96.4萬噸/日。這意味著,省政府2008年提出的“到2010年底全省所有市縣都要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奮斗目標提前完成,實現污水處理設施縣縣全覆蓋。
由于歷史欠賬,長期以來,海南生態環保設施基礎差,底子薄,全省19個市縣(區)中16個市縣沒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省城鎮生活污水平均處理率僅為31.3%,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37%,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們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離不開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如果現在不抓緊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不遠的將來,海南就沒有生態優勢,沒有了生態優勢的支持,旅游等產業就談不上發展了。”海南省水務廳廳長李洪波說。
2008年2月,海南省啟動全省污水處理設施環保工程,采取的措施是:省政府與19個市縣(區)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自督陣,帶領有關廳局負責人下市縣(區)現場辦公并開展“拉練式”、“推進式”檢查調研;省水務廳實行分片包干,專人承包負責工地現場;建立建全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融資機制;建章立制、課題攻關;特別是實行責任問責制,充分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的市縣積極采取通報批評、黃牌警告、媒體曝光等形式,層層問責,同時由省委省政府辦公廳、省監督部門督查。
在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的運營模式選擇上,海南省水務廳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積極汲取清華大學有關專家的建議,采用了“打包委托運營方案”,面向全國公開招標,選擇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商。省水務廳給排水高級工程師、城市水務處處長沈仲韜說:“這種將中小市縣污水處理廠打包托管模式,讓運營服務進入了市場,既引進了社會民間資本,為建設基礎公共設施注入了活力,又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責任,它代表了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2009年,海南新建的16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打包與國內水務“大鱷”聯姻,進入了市場化、集約化、專業化的運營軌道,這種模式得到國家環保部、財政部、建設部等部委的充分肯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