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中國提出了未來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以實現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這是記者近日從此間召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編制交流研討會上獲悉的。中國國務院于9月中旬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明確了今后2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等。
從近期目標來看,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完成8-10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并實施有效監控。加強就地保護,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陸地國土面積的比例維持在15%左右,使90%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典型生態系統類型得到保護。合理開展遷地保護,使80%以上的就地保護能力不足和野外現存種群量極小的受威脅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初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預警體系、生物物種資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制度。
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全面完成、并實施有效監控。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穩定,主要保護對象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預警體系、生物物種資源出入境管理制度以及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制度得到完善。
同時,中國還提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遠景目標,那就是到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各類保護區域數量和面積達到合理水平,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形成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律體系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機制,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記者徐旭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