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導低碳環保的今天,各行業向“高能效”“低排放”轉變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眾所周知,煤煙是污染我國大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數年來,煤炭消耗量居高不下,價格也持續走高,尤其冬季供暖期來臨之時,煤炭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高污染的傳統供暖方式,顯然與當今社會發展趨勢產生矛盾,我們不禁要問,傳統煤炭取暖供熱的路還有多長。
最清潔的能源
太陽能供暖
據報道,在政協長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中,有委員建議長春可嘗試性對部分新建住宅和辦公樓開展太陽能供暖。長春打造太陽能城市極具優勢,經估算,長春市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能相當于3.5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約可折算為3970億千瓦時的電能,相當于30個長春市2007年度的發電能力。長春冬季的供暖每年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歐洲的德國等國家,太陽能供暖系統約為整個太陽能熱利用的20%-50%。
太陽能被稱之為最清潔的能源,“太陽能供暖”與“傳統能源供暖”的主要區別在于,它是以太陽能集熱器來收集并轉化太陽輻射能,通過散熱系統采暖,以達到低排放、環保的效果。據資料顯示,太陽能供暖系統已經被歐洲發達國家廣泛使用,但我國太陽能供暖仍處于起步階段。太陽能供暖雖具有很明顯的節能環保效果,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掣肘,如安裝成本高,太陽能單位采暖建設費用是傳統供暖費用2到3倍;我國太陽能技術相對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技術不夠成熟穩定。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太陽能供暖被應用于普通百姓家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現實。
綠色空調
地熱供暖
地熱源供暖采用地源熱泵,循環恒溫地下水,把地下幾千米的水抽上來,通過多級轉換器成為熱源。這種利用地熱資源的供暖方式,又被譽為“綠色空調”。與傳統供暖方式相比,地熱供暖有幾大優勢:其一,水資源消耗量少。其只消耗地下水的熱量,水循環系統基本不消耗水,在提取熱量后水被循環到地下。其二,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地熱供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更加環保。
據資料顯示,在我國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環境下,已經有很多城市建立起地熱供應站。如天津市建有145個地熱供熱站,相當于少建了100多個煙囪,每年利用地熱取暖相當于代替33.6萬噸原煤,減少排放粉煤塵2600多萬噸,二氧化硫5721噸,氮氧化物2000多噸,一氧化碳17萬立方米,有效的優化了城市生態環境。但建設地熱站對地理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建站成本較大,所以在城市中能廣泛使用地熱供暖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低污染供暖
電熱膜供暖
長春市冬季供暖,大多采用地暖管供暖方式,其較傳統暖氣片式供暖熱輻射更加均勻,可節能15%以上,盡管如此,這種方式仍會消耗大量煤炭或燃氣資源,造成環境污染。記者了解到,在長春有別墅采用“電熱膜”這種新型的供暖方式,它用電做能源,直接將電能轉化為熱能,不但可節約大量煤炭和燃氣,還可避免水資源的浪費。電熱膜供暖可隨意調控溫度,節水、節能、無污染、無噪音、安全等諸多優點已經被大量應用于工廠、住宅中。
電熱膜供暖仍是以“電”為能源,我國靠煤炭來發電還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潮汐發電、核電等畢竟取代煤炭發電,從這個角度講,技術成熟、成本低廉的以“電”為能源的取暖方式,必然會成為將來城鎮供暖方式的主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