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年底越來越近,各地都竭力在清算之前拿出一份節能減排的好答卷,湖北自然亦不例外。
相比而言,這個中部大省份的能耗形勢稍顯樂觀,但它最大的挑戰卻在后面——坐擁三峽和葛洲壩兩大國家級水電工程,湖北卻每年都會陷入缺電的窘境。而今年,在“十一五”節能減排的“交卷”時刻,在“限電”和“缺電”的雙重壓力之下,湖北的“表情”顯得尤為復雜。
“虧本也要生產”
“限了,已經開始限電了。”老夏說這話的時候顯得很平靜,“通知要求在用電高峰期,我們必須停產。”老夏是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華祥水泥)的一位中層管理干部,主要負責市場銷售。華祥水泥是一家在湖北黃石地區頗具規模的水泥生產企業。
雖然年年都會接到當地電力局限電生產的通知,可對于今年早到的限電政策,老夏還是覺得壓力不小。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當地的規定,現在高電價時段生產用電是每度3塊錢,低電價時段也要1塊錢1度電,而平時每度電是7毛錢。“但沒有辦法,我們必須得生產,那么多客戶在等貨。”他覺得為了保持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就是用3塊錢的高價電,虧本也要生產。”
在這輪限電大潮中,華祥水泥并不是個案。
在鄂東地區,數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高耗能型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已經開始限電了”,而且“今年來的時間比往年都早,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武漢近郊區的一家玻璃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9月中旬,廠里就收到電力局通知要求間斷生產,以往這樣的通知大約要到12月左右才會收到。
不過,所有接受采訪的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理解今年限電提前的措施。“如果不是政府有節能減排的任務,我想今年也不會這么早就開始限電”,上述玻璃企業負責人說道,“政府就是想通過這樣來淘汰掉高耗能的小企業。”
但在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袁榮湘看來,政策還是應該更科學一點才好。“現在限電并不是因為電力供應緊張,而是要完成節能減排的任務,這是政府定的指標。但是,這些指標數值不能瞎定,不是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其實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很多省份和企業在節能方面已經做得很盡力了。對于這樣的省份和企業,政策就不能一刀切,不能統一搞拉閘限電。他認為,對于很多地方政府來說,采取所有能用的辦法去完成上面定下來的任務,那是必須的。這樣一來,很多地方政府就不會太多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
湖北電力公司一位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在為了節能減排而拉閘限電的問題上,“電力公司地位很尷尬。各級政府下發有相關的政策文件,作為企業,我們必須得執行。”他還坦言,與社會效益相比,企業包括省電力公司都會有經濟上的損失,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
疊加的壓力
一直以來,湖北在用電一事上頗為尷尬。
雖然依長江、挾漢江而坐擁三峽和葛洲壩兩大國家級水電工程,但囿于既有的電能分配框架和天生少煤之缺憾,湖北電力供應多年來一直掙扎在“逢冬必限”的魔咒之中。就在去年,湖北省還度過了近年來范圍最廣、執行力度最大的計劃用電期。在那一場聲勢浩大的“限電運動”中,湖北全省因電荒被限電生產的企業多達數千家,共計減供電量約12億千瓦時。
袁榮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按照往年規律,每年的11月份長江就會進入枯水期,水電電能會嚴重萎縮。而隨后的就是春運開始,每年的12月底至春節前后都是湖北的用電高峰。而這段時間,也正是大多數工業企業生產的重要季節。根據湖北省發改委方面不久前的一次測算,2010年湖北省用電量將達到1235億千瓦時,此后將會以每年100億千瓦時的速度遞增,每年的增幅預計達到10%。
而今年的形勢則更為復雜,一邊是“十一五”到期必須要完成的節能減排任務,一邊是即將到來的秋冬用電高峰期。湖北省電力公司對外信息發布負責人鄒平就對記者表示,總體來說,今年湖北用電形勢依然比較緊張。具體的應對方案,省公司正在緊張制定當中,估計要到11月初才會出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