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目前正在征求意見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中一個重點是要加快核電建設,而水電及風電等也將得到大力發展。”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規劃仍在做調整,預計年底可以基本定稿。”
“《規劃》與之前國家能源局提出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在內容上是一脈相承的,只是范圍略有不同。由于《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所以估計會更快出臺。”李俊峰說。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鄧奎則解釋,《規劃》只是一個大綱性文件,內容更多的是概述,而《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則會將發展目標進一步細化。“初步計劃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大約7000-8000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風電裝機1.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
2004年以來,在國際光伏市場的強大需求拉動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到2009年太陽電池年產量到達4000MWp,約占全球產量的43%,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家。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在太陽能應用領域卻發展緩慢。
“對于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和定位,是目前參與指定規劃的專家討論比較多的環節。”上述參與規劃的專家對記者說,有些專家認為,太陽能產業成本過高,而且其原料多晶硅存在環境污染等問題,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而也有專家認為,太陽能等尚在發展早期,應大力支持其快速發展。 根據《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我國初步規劃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表示,雖然我國光伏產業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產量首位,但國內光伏應用市場依然嚴重滯后。尤其國內光伏并網發電中標電價過低的問題,嚴重困擾了企業的發展。他建議,對于光伏發電這種新興產業,國家應該設立標桿電價、補貼電價,而非采用市場化競爭的“招標定價”方式,以促進其發展。
“針對太陽能行業在國內的應用,目前給它的定位是按照‘統籌規劃、穩步發展’的原則,有針對性的予以發展。”上述參與規劃的專家說,比如在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荒漠和閑置土地資源的地區,建設一批集中并網的光伏發電;在偏遠、無電地區推廣戶用光伏發電系統或建設小型光伏電站,為大約200萬戶邊遠地區農牧民提供基本生活用電;同時在城鎮推廣與建筑結合的分布式并網光伏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