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主原料是垃圾堆積填埋后產生的“廢氣”,這是昨日記者在新洲陳家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看到的景象。這是全省首個垃圾填埋氣發電廠。
陳家沖垃圾填埋場于2007年4月啟用,規劃使用21年,現在每天消納漢口、青山等地的垃圾2500噸左右,占全市垃圾總量的四成左右。9月份完成全部發電機組等裝備建設、調試和發電接入系統建設。
該系統通過在垃圾填埋區域內鋪設水平沼氣收集管網和已投用的44口“豎井”,收集填埋場產生的沼氣(主成分為甲烷),每小時可收集880—900立方米沼氣,經過除水、提純等預處理后,分流進入3臺發電機組,可實現每小時焚燒發電1200度左右。
據介紹,垃圾填埋氣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其增溫潛勢為二氧化碳的21倍。
發電廠項目負責人稱,該發電廠所發電量不僅可滿足發電廠及陳家沖填埋場自用,所余電量全部輸送到華中電網,預計年發電量達到2160萬度。按每戶居民平均每天用電6度算,其發電量可供近萬戶居民使用。
據悉,陳家沖填埋場發電工程是我省第一個在聯合國完成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注冊的垃圾填埋氣項目,其年均碳減排量可達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可到國際碳減排市場上交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