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距離“十一五”結束僅剩下3個多月的時候,鋼鐵大省河北的節能減排形勢異常嚴峻。
武安市是邯鄲下屬的一個縣級市,全縣擁有18家民營鋼鐵企業,2009年的鋼產量是1636萬噸,占全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鋼產量的十分之一。河北鋼鐵協會副會長宋繼軍曾經多次來到武安調研,他認為,武安承載著如此大的鋼產量,已經超出了這座小城的環境承受能力。
宋繼軍:你一個小縣級市,你發展這么大,總量大了以后,他對環境的壓力也大,你看天空整天都是灰灰的,他的環境承受能力受不了,道路、空氣什么的都承受不了。
18家鋼廠,一年1636萬噸的鋼產量,給這座小城帶來的不止是環境的壓力,還給節能減排帶來了巨大挑戰。8月底,河北下令展開節能減排“攻堅戰”,9月4日,武安市強令轄區內18家民營鋼企全部限電停產,持續時間暫定為20天。這一紙通知引發了種種爭議:
爭議之一:為什么無論節能減排是否達標,民營鋼企一律要限電停產?
爭議之二:武安的唯一一家國營鋼鐵企業——新興鑄管為什么沒有受到限電風暴的影響?是什么壓力讓當地政府做出了限電停產的“壯士斷腕”之舉?這背后又折射出怎樣的產業結構困局?接下來的《新聞縱橫》將為您揭示事件背后的答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