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目前中國除了CDM (清潔發展機制)市場發展較好,總體上還處于碳交易的嘗試階段,更多的是希望通過一些試點示范尋找對中國發展和減排有利的碳交易模式。對碳交易要以積極和謹慎的態度應對。但種種跡象仍然表明,我國碳交易已進入試點階段。7月下旬,在由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主持的一次閉門會議上,“十二五”期間碳交易方案的試點被提及,這也被看做是國內碳交易序幕的開啟。8月上旬,國家發改委剛剛宣布“五省八市”作為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試點。而北京、天津、上海也都已經成立了交易所,進行節能減排方面的交易工作試點。
目前,我國碳交易試點方案如何確定尚沒有定論。有消息透露,爭論的焦點在于,是選定某些行業還是某些地區先行試點,再逐步鋪開。但最新一期的《能源》雜志分析認為,碳交易的試點方式或許還存在另一種可能:由國資委參與組建碳交易試點平臺。
碳交易試點能否試出市場空間?
碳交易市場交易主體形成后,在碳交易平臺、清算結算機制、監管體系的建立方面,需要一些金融交易所和金融、審計機構等的參與,但本質上與其它金融交易市場建立的過程類似。實際上,這些也就是碳交易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
碳交易市場是金融市場,但與以實物為標的的普通金融市場不同,其交易標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權。這樣,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更是避免不了對各種硬件和軟件條件的要求。那么,通過試點證明碳交易的可行性,并對碳交易市場的運行積累足夠的經驗就成了正式建立交易市場之前重要的準備工作。
通過碳交易的試點計劃,總量限制與交易機制等體系的交易規則和程序可以得到測試,參與者也可以通過交易的經驗更好地理解這種市場化的減排方式。同時,排放的數據收集、審計和交易本身都可以通過這個過程走向標準化。另外,除了交易參與者外,監管者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相當多的經驗。
低碳技術知識產權圈地運動開始?
隨著碳交易市場的推進,能制造出清潔能源的低碳技術必將成為下一熱點。近日,高舉全球第一個非政府組織聯合舉辦的以“普及低碳理念,實踐低碳生活”為宗旨的國際綜合博覽會的大旗,“首屆中國太陽谷國際低碳科技博覽會”宣布將在位于皇明集團打造的太陽谷開幕,作為全球最大的低碳產業聚集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高科技孵化器,皇明太陽谷正試圖打造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概念、新觀點、新技術,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全面發展配備了加速器。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曾提出兩個“圈地”的概念。一是“市場圈地”,開拓市場,打造品牌,在消費者心中進行“圈地”;另一個是“知識產權圈地”,包括技術、設備、工藝甚至標準,這是作為市場開拓者的必然選擇。至此,太博會背后所隱藏的中國太陽能企業欲開始的低碳技術知識產權圈地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在記者實地參觀太博會時發現,太博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皇明的房地產項目———蔚來城,皇明集團一再宣稱,皇明不做房地產,于是,黃鳴一直所推崇的房地產項目中的低碳技術就不得不引人遐想:難道皇明要賣技術?對此,黃鳴依然顧左右而言他:“蔚來城作為皇明節能示范小區,它將成為中國節能建筑推廣示范的樣板,它所有的能源均來自太陽能,包括供水、泳池、照明、采暖、制冷等。”
據悉,“微排能源”是新能源的發展方向。更環保的創新科技為皇明潔能創造的中國太陽能可持續發展模式開拓了一條“商業與環境的和諧之路”,實現了環境與市場、產業的共贏。同時,多年來,皇明致力于為全球的能源替代尋求解決方案,掀起了一股強大的太陽能應用熱潮,也為行業內的中國力量崛起創造了優勢環境。目前,在皇明潔能的推動下,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經占到世界90%,熱利用產業占到78%,總的占60%以上,成為太陽能大國,正在向太陽能強國前進,這對于改變中國的能源消耗形象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黃鳴向記者透露,皇明集團正在與國家相關機構合謀推出一個大“陽謀”,以應對歐美國家關于碳排放的“陰謀”。雖然目前對于此“陽謀”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其應該與碳交易市場有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